只是,因为两人的国籍已经不同,赵南起在解放军中身居要职,两人注定了还是不能相认,就这样赵南起再次搁置了认亲的机会,只将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杨尚昆的处理办法 没想到1987年,在赵南起受到上一任后勤部部长的推荐,即将成为下一任后勤部部长时,一封匿名举报信,把这件事当做赵南起和韩国间谍扯上了关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赵南起积极加入中国志愿军队伍,他在司令部情报处做志愿军首长的翻译,在朝鲜战场上他用娴熟的朝鲜语和出色的才能引起朴宪永的注意,朴宪永得知赵南起也是朝鲜人后,便征求彭老总的意见,想让赵南起留在朝鲜工作。彭老总表示尊重赵南起的决定,可赵南起却说:“我现在是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为了加快我军后勤现代化的进程,赵南起将军依然挺身而出,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在这一职务上,他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全军后勤建设带入了科技兴后勤的新时代。赵南起深化后勤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科技组织机构,推动科研单位自主权的建立,建立科研成果开发转化机制。他的努力使得全军后勤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提高...
1987年11月,赵南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根据邓小平的提名,任命赵南起为军委委员。1988年9月14日,赵南起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恢复军衔制后首批17名将官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上将。2018年6月17日,赵南起将军因病逝世,享年91岁。
1987年的北京,一封匿名信如同掷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信中直指赵南起,这位即将升任总后勤部长的军事官员,是一名隐藏在中国核心军事机关内的韩国间谍。此言一出,如同惊雷贯耳,立刻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赵南起,一名在中国东北有着深厚影响力的朝鲜族军官,其人生轨迹充满传奇色彩。从年轻时独自百里...
之所以说赵南起不愿意提这些事,是因为他儿时的事情大都伴随着颠沛流离和日本的压迫。这些不好的回忆只会让人陷入痛苦,并非是赵南起刻意隐瞒这些事。实际上,他东北老家的党组织是掌握着有关赵南起身世的资料的。入伍后,他对军队里的领导也讲过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但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赵南起而言,没人在乎他的...
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那些恢复祖国的朝鲜族人,纷纷踏上回家的旅程。但在这个关特殊时刻,赵南起和家人们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于是全选择留下来,甚至是加入中华民族...二、在东北参加民主联军 不过,当时东北虽然打退了日寇,但局面也未必有多好——原因很简单,东北地区土匪多,而且国民党的部队也要卷土重来...
赵南起上将访韩,出发前向中央提出一个请求,想回老家探望亲人 1988年4月的一天,春意盎然,赵南起站在军委委员的位置上,迎来了他军旅生涯的巅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而赵南起,则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横空出世。那一年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恢复了军衔制,而在这个庄严而激动人心的时刻,赵南起被...
赵南起同志,朝鲜族,1927年4月20日出生,吉林永吉人。1945年9月,在吉林市参加解放同盟,参与做好联络工作,并发动群众给部队捐献粮食。同年12月起,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员、班长,吉林省民运工作队队员。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起,先后任中共吉林省延边地委组织部文书、干事。1948年3月起,...
1987年,在邓公的推动下,解放军重新推行军衔制已是板上钉钉。不过,在拟授名单出来时,相关工作人员却非常头疼,因为有几位老干部联名发来一封举报信,矛头直指将被授予上将的赵南起。此次军衔制不再设元帅、大将,上将就是最高军衔,写信的老干部们认为,赵南起跟境外来往频繁,有“韩国特务”之嫌,这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