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同年,赫胥黎出版了他的最后一本书《岛屿》,该书描绘了一个乌托邦,与《美丽新世界》的反乌托邦形成鲜明对比。 《美丽新世界》的历史背景 当赫胥黎20世纪30年代初写《美丽新世界》时,世界最近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可怕创伤。 极权主义国家在苏联崛起,法西斯政党正在欧洲掌权。 不...
伯纳和列宁娜去保留区游览时遇到了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很快因服用过量的药品而死,约翰对新世界也由崇拜转为厌恶,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
福特纪元632年(公元2532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界国,疾病与衰老已被消灭,所有人都享受着科技生产提供的舒适生活,不必承担任何压力,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由、进行娱乐。伯纳德却觉察出这种幸福十分虚假,他一直处于某种控制下:人类从胚胎工厂出生,并通过定向基因改造划分阶级,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分工。由于自幼便接受睡眠...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未来世界的黑暗图景,揭示出所谓的新世界就是一个极权社会,实行专制、暴政、暴力统治。在技术统治、专制暴政、各种权力机制的严密控制下,人性被极大程度地弱化,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阶层固化,个性化的“我”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同小异、行尸走肉般的“我们”。
极权主义世界中,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达成,私人空间被压缩到几乎不存在的状态,自由被减至最低限度。它意味着私人及公共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囊括在一切的统治过程之内。反思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绘了一个科技控制了一切,人性被抛弃,精神世界荒芜, 人们沉溺速成又廉价的幸福生活之中。揭示了现实世界...
《美丽新世界》是201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内容简介 美丽新世界 是20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以及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本书刻画了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们的人性被...
我如果要重新写这本书,我会给野蛮人第三个选择:在他那乌托邦与原始生活的两难选择之外再给他一个可能性:清醒——这个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就在一个由某些从“美妙的新世界”中流放出来和逃亡出来的人组成的社会里,地点在保留地附近。在这个社会里,经济是亨利·乔治[1]亨利·乔治(1839—1897),美国经济...
总之,赫胥黎通过《美丽新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极权社会下技术统治的可怕图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被各种权力机制严密控制着,削弱了人性的基础。赫胥黎在对未来世界的深深忧虑中暗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认真思考。赫胥黎的警告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发表于1931年,很快就要满100年,他在几十年前就向未来的我们发出警示:...
极权主义世界中,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达成,私人空间被压缩到几乎不存在的状态,自由被减至最低限度。它意味着私人及公共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囊括在一切的统治过程之内。 结论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绘了一个科技控制了一切,人性被抛弃,精神世界荒芜, 人们沉溺速成又廉价的幸福生活之中。揭示了现实世界普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