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赫克歇尔(1879—1959),瑞典经济学家;俄林(1899—1979),瑞典经济学家,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本书是两位作者贸易理论的合集。赫克歇尔的论文解释了要素禀赋差异对国家间收入分配以及国际专业化的影响,论证了由此导致的商品贸易对价格差异因素导致的商品贸易的替代。他的远见体现在他的学生俄林的作品中。俄林的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称为H-O理论或资源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由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他们认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因是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根源、经济体之间的互补性以及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H-O理论的基础是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使...
在此背景下,欧林受赫克歇尔的启发并继承了他的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欧林不仅对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不可跨国流动和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批判,而且运用瓦尔拉斯—卡塞尔的一般均衡理论对赫克歇尔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是另一位对欧林影响很大的老师。卡塞尔和赫克歇尔虽然是...
赫克歇尔 -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又称作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其基本论点是赫克歇尔首先提出来的。俄林师承赫克歇尔,创立了要素禀赋论。萨缪尔森则发展了赫—俄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1)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基本内容 在均衡的条件下,两国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他的学生俄林共同提出的。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但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给以解释,H―O模型对此给予了说明。 ①H―O模型的假设前提。第一,...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Neo-Heckscher-Ohlin Theory)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概述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尽可能符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设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模型,最早是由法尔维(R. E. Falvey)就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而提出相关观点,后来进一步体现在法尔维和基尔茨考斯基(R. E. Falvey and H. Kierzkowski)...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重定向自赫克谢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称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H-O模型。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
本书是两部分的合集,一部分是赫克歇尔阐述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天才作品(萨缪尔森语),发表于1919年的文章,另一部分则是俄林1924年博士论文。二者均是从瑞典语翻译而来,此次出版采用英文版为底本。赫克歇尔的论文解释了在要素禀赋差异对国家间收入分配以及国际专业化的影响,他论证了由此导致的商品贸易对价格差异因素导致贸易...
【名词解释】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亦称要素禀赋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固定不变的。赫克歇尔(Flif Heckscher)在19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产生比较成本的差异,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
由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注重分析相对要素充裕度,比较生产优势与专业化方向的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相对资源禀赋(或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原因的,因此,人们又称该理论为要素禀赋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或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