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赏析 相关内容 中国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
“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
“汪伦送我情”:汪伦对我的情谊。 这句诗直接点明了主题,即无论桃花潭水有多深,都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更加凸显了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与不舍。 总结:《赠汪伦》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送别诗。李白通过描绘自己即将离开的场景和汪伦等人的送别方式,以及用桃花潭水之深来比喻汪伦对自己的...
《赠汪伦》这首诗是___代诗人___写的。表现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___。”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 唐代;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 作者:作者: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及:不如。白话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
《赠汪伦》唐代 · 李白。全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
覃深在偷来的这段年华里,教了裴术一首又一首古诗。裴术还是最喜欢《赠汪伦》那一首,她尤其喜欢那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她觉得,覃深就是从那桃花潭里生出来的人,深不可测,勾引着她不要命地探索。 上架时间:2021-04-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