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意思:谓合乎天地自然的规律,符合大自然的法则。《易·大畜》:“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夫六经之体,皆原于天地,准于圣人,是以文理章节,经纬该括,莫不皆有当然之道,财成天...
【泰】象曰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译】象自然界中的天与地交融和谐,亨通显达。帝王要斟酌平定天下的方法,大臣辅助帝王治国要像自然界中的天与地一样和谐适宜,这样才能支配黎民百姓。 此象辞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天地交⑴,泰。后⑵以⑶财⑷成⑸天地⑹之道⑺...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寓意是天地阴阳二气交合,相互感应,正是吉祥亨通的好时机,统治者要善于利用天时,帮助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能顺利。 A. 正确 B. 错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出自《易经》,体现了一种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强调要在尊重自然法则、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对自然界的变化加以协助或调节,以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使大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这种天地交融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代表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而“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则是指在这种和谐状态下,财富的发展应当符合天地之道,辅助天地的运行,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接下来,我将通过详细的举例说明,解释这一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在卦气图上,《泰》卦是夏历孟春正月的辟卦,对应的节气是惊蛰。惊蛰,原本的名字叫作启蛰。《左传》云:“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启蛰,就是举行郊天仪式的时候。巧的是,汉武帝曾经在甘泉建了一个专门用来郊天礼的泰畤。这个名字叫作“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注释】 天地交: 指泰卦的卦象为下乾上坤,卦体为下天上地。财:通才。左右:或左或右,各得其宜。 【品文】 《象辞》说: 天地阴阳交融,就是泰卦的卦象。 君王领悟其中的道理而掌逛和运用天地相通的道理,辅助天地成就美德,用来制定...
《大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卦天地二气相交感,化生万物。圣人见于此种现象,赞叹天地化育,无所不能。因天地化生万物。圣人能察天时,辨地利,春夏耕耘,秋冬收获,无非是尽泰之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效法天地之道...
䷊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还是按照四个部分解读。 一、卦画䷊ 在4500年前的连山易卦气图上,䷊ 卦为十二辟卦之一,是孟春正月的辟卦,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今为雨水)。 汉代以前的惊蛰名为“启蛰”,又叫“启”,特指的是东宫青龙从蛰伏中苏醒,殷墟卜...
《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ǔ,捕鱼的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些记载反映了(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