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红釉瓷器的造型轻灵秀美,色调淡雅宜人。她釉色莹润,桃花红中泛出些许绿苔,正所谓 “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红釉表面散缀着天然的绿色苔点,深浅不一,因此也被称作 “美人醉” 或 “美人霁”。这种独特的釉色,使得豇豆红釉瓷器在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珍品。由于豇豆红釉瓷器...
豇豆红釉是康熙时期瓷器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其独特的色彩和质感在当时备受推崇。从19世纪开始,它在西方被称为“桃花釉”,成为中国瓷器收藏中的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豇豆红釉还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它那如诗如画的釉色,不仅仅是瓷器上的一种颜色,更是文化...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103.5万成交 北京保利2024春季拍卖会一色,一切色一釉瓷幻化“承色”之美专场北京国贸大酒店2024-06-15 19:00:00LOT 6352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大清康熙年制 款直径:7.1厘米成交价:1,035,000 RMB来源:亚洲重要私藏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29日,编号0534 拍品即为康熙豇豆红釉文房佳器,...
清康熙豇豆红釉团龙纹太白尊三行六字楷书款估价: 200,000美元 – 300,000美元成交价:554,4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2万元)拍卖时间:2025年3月21日拍卖公司:纽约佳士得尺寸:直径5英寸(12.5厘米) 布盒来源: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以前出版: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中国历代陶瓷选集》,台北,1990年,页27...
🌸豇豆红釉,这种高温铜红釉,以其多变而丰富的颜色著称。它的名字来源于豇豆在成长过程中颜色复杂多变的特点,实际上,它并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一个色系,包括大红袍、桃花片、美人醉等多种颜色。🔮在古代,烧制豇豆红釉的难度极大,因为铜离子在温度低时无法发出红色,瓷器可能会呈现出猪肝色或灰黑色调;而温度过高则...
1886年,1.8万美金成交!康熙豇豆红釉观音尊 清康熙豇豆红釉观音尊康熙晚期(1710-1722)高:19.6厘米 这个“三弦”花瓶可以根据其高高的身体、从高肩到圆脚的逐渐变细、细长的颈部和略微张开的边缘来分类,更值得注意的是颈部底部模制的三个环。这些环从覆盖表面的斑驳的粉红色和红色桃花釉中显现出来。口腔和...
根据《中国艺术史图典》的描述, 豇豆红釉,作为康熙时期的一种名贵红釉,以其柔和的色调和难以掌握的制作工艺而著称。其色调的形成源于釉中铜胶体的复杂分布,烧制过程中氧化焰的控制尤为关键,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绿斑。这种釉色的烧造技术极难掌握,从创烧到停烧时间短暂,且主要为宫廷御用,因此流传下来的作品稀少,...
🔥 豇豆红釉,这一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以其多变的高温颜色釉而闻名。它用还原焰烧成,红釉的烧造如同在刀尖上舞蹈,温度稍有偏差,气氛稍浓或不足,都难以达到理想的颜色。🌺 豇豆红釉因其色调淡雅宜人,犹如粉红色的小花,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它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被称为“娃娃脸...
在景德镇,豇豆红釉被称为桃花片,又称 吹红,其制作年代晚于釉里红。尽管明宣德时期可能已出现类似工艺(洒蓝釉),但吹红的真正起源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豆红釉制作在景德镇被称为桃花片或吹红,其具体起源尚存疑,但其工艺在清朝康雍时期发展完备,以难烧制闻名。桃花片的色彩变幻莫测,丰富多彩。有时...
豇豆红釉瓷器,这一独特的瓷器品种,曾在雍正年间被一度封存,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这种釉色独特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迷人的色彩,成为了瓷器收藏家们竞相追捧的对象。然而,在雍正年间,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瓷器的生产被暂时叫停,让无数瓷器爱好者为之惋惜。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一封存令的下达?是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