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他以反思为中心话语,以人生为对象,认为“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此书与很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没有价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读这...
读完之后,大致能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不再觉得哲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或者认为哲学离生活、工作十万八千里了。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简史》,原译名《中国哲学小史》,是老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出版...
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事物的变化中总是有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尽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这才把话说穿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这种大彻大悟之言,《庄子》有许多地方加以发挥,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它的意思也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
”(《实性》)文/《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书上没有译文,我结合上下文的理解翻译给大家看看。人性即人的本质到底是善还是恶呢?“善就如米,人的本质如同水稻,虽然水稻可以长出米来,但是不能就说水稻就是米本身。人的本质有向善的倾向,但不能就说人的本质是善。”“米和善...
冯友兰书中介绍的中国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在了解“六大家”之前,他围绕中国哲学诞生的全景进行了几组中西方的对比: 一、哲学的地位: 他认为,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宗教地位相差无几。甚至很多外国人,将儒家思想看作宗教,因为它渗透在中国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哲学...
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有一段时间了,因为书中先生引用了很多原著中的话,这些话又都是文言文,还又是“老子”、“孔子、“孟子”等圣贤的经典语录,所以读起来晦涩不已,至今也不过读完书的一半。 虽然一些文言文有先生的注释(不是译文,话语比较直白),但大多数还是需要自己反复在脑海中吟诵,再结合上下文才能...
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书,是上世纪40年代中用英文写的。他写此书的初衷,是有感于西方对中国哲学的无知和曲解,并由此而产生的傲慢。他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是在英文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书的原版是英文,曾被翻译成很多文字在海外出版,是传播中国哲学最有影响的一本书。那位德国...
冯友兰(1895-1990),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毕生的著述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
文/《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一直以来我既不同意“人之初,性本善”,也不同意“人之初,性本恶”。这两个观点分别是孟子与荀子的观点。但是我自己又说不清其中的道道。 直到今天读到了董仲舒对于善恶的观点,我才终于能够说出来我心中的想法。(当然不仅仅是他的观点,还有其他的我读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