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静 我国自古就有声诗统一的传统,从艺术起源看,诗、乐、舞三位一体,至少在先秦时期还是这样。《诗经》、楚辞实则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词。《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经》具有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
《墨子·公孟》中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楚辞·离骚》《九章》中《涉江》等篇的末节都有“乱曰”,“乱”既是内容的总结,也是标识音乐的末章。这说明先秦文学具有( ) A. 综合性 B. 创始性 C. 随意性 D. 写实性 相关知识点: ...
《墨子·公孟》:「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有乐之诗也。【转发】@月隐寒霜:月隐寒霜藏书超话 #月隐寒霜藏书# 2193.弦诗塾诗6卷.清.姚清华撰.清光緖7年(1881)...
百度试题 题目“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中的“三百”是 A.概数B.约数C.基数D.倍数E.虚数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B 反馈 收藏
墨子评论儒家是“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是说《诗经》既可以朗诵,可以弦弹,也可以歌唱和舞蹈。其后历代诗词,既可以配曲演唱,又可以闻之起舞。汉唐以后,流行书画,二者难以分家,被称为“书画同源”,其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往往又是书法家,有时...
“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不是出自《墨子.墨孟》,而是出自:《墨子·公孟》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墨子 · 公孟 》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关雎》“琴瑟友之”; 《简兮》“左手执籥,右手执翟”; 《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宛秋》“坎其击鼓,坎其击缶”; 《鹿鸣》“鼓瑟鼓笙,吹笙鼓簧”“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多选...
“歌诗三百,弦诗三百,舞诗三百”意思是**《诗经》中可以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的篇目共有三百余篇**。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试题参考答案】《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经》具有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请在以下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中为《诗经·子衿》选择合适的配乐,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理由。①如泣如诉的音乐②恬淡悠然的音乐③
墨子曾说,“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这里的“诗三百”,也就是后来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