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刺孟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何以利吾国乎?”孟子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 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惠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於径难以货财之利也?《易》曰:“利见大人”,“利涉大川”,“《乾》,元享利贞”。《尚书》曰:“黎民亦尚...
夫言如是,齐王初使之去者,非天命乎?如使天命在三日之间,鲁平公比三日亦时弃臧仓之议,更用乐正子之言,往见孟子,孟子归之於天,何其早乎?如三日之间,公见孟子,孟子奈前言何乎? 孟子去齐,充虞涂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
本篇是王充讥刺孟子的,所以篇名叫“刺孟”。 王充以记载孟子言行的《孟子》为靶子,抓住其中孟子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答非所问,阴阳两面,无理狡辩的地方,逐一进行揭露和驳斥。例如针对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天故(有意)生圣人”的天命论说法,作者用历史事实证明完全是“浮淫之语”。对于自认为“如欲平治天下...
所属专辑:《论衡》经典古籍|原文之美|保留想象空间3 音频列表 1 《论衡》卷十·非韩篇 译注 36 2024-05 2 《论衡》卷十·刺孟篇 28 2024-05 3 《论衡》卷十·刺孟篇 译注 32 2024-05 4 《论衡》卷十一·谈天篇 43 2024-05 5 《论衡》卷十一·说日篇 ...
《论衡。卷十。刺孟篇》【译文】金子送来了,或者接受或者不接受,都是有缘故的,并不是接受的时候就表示自己贪财,当不接受的时候就表示自己不贪财。金子有接受与不接受的道理,而房子也该有接受与不接受的道理。如今孟子不说 “ 自己没有功绩 ”,或者 “ 自己已辞官了,再接受房子就不合理 ”,而是说 “ 自己不...
所属专辑:《论衡》经典古籍|原文之美|保留想象空间3 音频列表 1 《论衡》卷十·刺孟篇 28 2024-05 2 《论衡》卷十·刺孟篇 译注 32 2024-05 3 《论衡》卷十一·谈天篇 43 2024-05 4 《论衡》卷十一·说日篇 26 2024-05 5 《论衡》卷十一·说日篇 译注 ...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 《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15)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农历己亥年【猪年】六月廿八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15) 【原文之十五】 又“仲子恶能廉...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1) 【刺孟篇导论】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对孔子备极尊崇,在《公孙丑上》写道:“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3) 【原文之三】 陈臻问曰:“于齐,王馈兼金一百镒而不受;于宋,归七十镒而受;于薛,归五十镒而受。取前日之不受是,则今受之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君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行賮,辞曰归賮,...
本篇是王充讥刺孟子的,所以篇名叫“刺孟”。 王充以记载孟子言行的《孟子》为靶子,抓住其中孟子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答非所问,阴阳两面,无理狡辩的地方,逐一进行揭露和驳斥。例如针对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天故(有意)生圣人”的天命论说法,作者用历史事实证明完全是“浮淫之语”。对于自认为“如欲平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