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间隔是指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采取规定的检验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需要进行检验或校准的时间间隔。标准要求计量间隔应该符合科学、合理、可行、经济的原则。 2.计量间隔的制定方法 计量间隔的制定应该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频率、测量设备的精度等多个因素来综...
1. 安全要求 为了防止在高压电场下出现事故,计量间隔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计量间隔要求应不少于2米。同时,对于电压等级较低的计量间隔则应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 2. 精度要求 电压等级的不同,对计量精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测量精度的要求根据国家检定标准进行...
首先,我们必须考虑安全要素,特别是在高压电场环境下,计量间隔的设置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如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计量间隔应不少于2米,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次,精度要求也不容忽视,不同电压等级对计量精度的要求各异,我们应参照国家检定标准和度电计量规程进行精确校验。再者,经济要素也是必须考虑的,计量间隔...
3.2.2公司开展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的确定: a.各量值溯源站负责组织有关计量专业人员研究,对业务分工范围内开展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按照确认间隔确定原则和A、B、C分类管理办法,对其确认间隔规定提出报告,报工程装备部审批。原则上规定为: A类管理测量设备:3~12月; B类管理测量设备: 12~24月; C类管理测...
计量检定员和送检人填写SQ/SPR17.2.8.1《测量设备首次确认台帐》,并由各计量各专业室保存。入库检测不进行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一般以“月”为单位。 4.2对于无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委外测量设备确认间隔应根据影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审,确定间隔。 4.3需要调整计量确认间隔...
设备超过计量确认间隔的应对措施 2024年12月19日 在生产和科研过程中,设备超过计量确认间隔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影响数据准确性和生产效率。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评估当前设备状态 当发现设备超过计量确认间隔时,首先要对设备的当...
间隔值,简单来说,就是煤称重计量仪在进行连续称重时,每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重量间隔。这个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称重的精度和效率。如果间隔值设置得过大,可能会导致称重结果不够精确;而如果设置得过小,又可能会影响称重效率,甚至造成设备的过度磨损。 二、间隔值的重要性 1. 称重精度:合适的间隔...
输入是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输出是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实现测量目标;活动是确定确认间隔的基本原则、影响确认间隔的因素、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的调整以及对确认间隔的评定;资源是测量设备、人力等。 5.2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过程实施 5.2.1测量设备确认间隔要求 5.2.1.1各试(实)验室及相关部门根据测量设备分...
0 所选择的确认时间间隔 确认后经过的时间 t 图1 测量可靠性 R(t)变化示意图 3、间隔确定的方法 确定间隔的方法有反映法、最大依然法、管理图法、和核查装置法( “黑匣子”核查法) 等方法,这里具体介绍反映法,其他方法可参考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139-2005《计量器 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和国际法制计量组...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间隔单位是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计量器具根据使用环境、用途、精度等因素确定了不同的检定周期,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来说,企业的计量设备都需要定期检定,以保证生产过程中计量的准确性。 二、影响周期的因素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