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09-1987.07 武汉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7.09-1990.07 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3.02-1996.03 四川大学化学纤维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03-1997.12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7.12-2008.05 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教授 2003.04-2004.03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2006.11-20...
上述工作以专论形式即将发表在《高分子学报》上,论文第一作者倪名立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骨干成员;通讯作者为彭海炎教授和解孝林教授。 彭海炎教授 彭海炎,男,1984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
11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院长解孝林到深圳调研,校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林磊、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办公室主任李江华陪同调研。解校长首先来到深圳研究院,与全体员工亲切交流,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大家要发挥年轻活力的优势发扬创新创业的精神。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解孝林教授、彭海炎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液晶复配来提高全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折射率调制度的新方法。作者首先合成了液晶E6M,与商业化的向列相液晶P0616A复配后,再与光引发阻聚剂和单体混合均匀,最后通过...
受此启发,基于单一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催化不同聚合反应的可切换聚合(Switchable Polymerization)是高分子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借助催化剂对光、电、化学刺激的响应性,可切换聚合策略使不同反应能够彼此不受干扰地有序进行,从而精准、高效合成复杂结构高分子。一般地,可切换聚合包含两种或者多种开环聚合反应类型,金属-氧...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解孝林教授、彭海炎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液晶复配来提高全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折射率调制度的新方法。作者首先合成了液晶E6M,与商业化的向列相液晶P0616A复配后,再与光引发阻聚剂和单体混合均匀,最后通过全息曝光获得富液晶相与富高分子相周期性有序分布的全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解孝林教授团队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米耀荣院士团队合作以“Advance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epoxy-based composites as electronic packaging underfill materials - A review”为题在《 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综述,介绍了现阶段改善Underfill分散体系粘度、提高Underfill材料热导率的策略,讨论了这些策略...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解孝林教授团队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米耀荣院士团队合作以“Advance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epoxy-based composites as electronic packaging underfill materials - A review”为题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综述,介绍了现阶段改善Underfill分散体系粘度、提高Underfill材料热导率的策略,讨论了这些策略的...
解孝林 ,1965年9月出生,湖北监利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解孝林就读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