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所引用的一句古语。该句出自《荀子·儒效》,完整的表述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其处齐三十余载,三...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对待学问道理),未有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不如亲自实践,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次也就停止了。实践可以使人明知道理。明知道理的人是圣人。圣人以...
每日廉语 |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儒效》 【释义】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解悟】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不管治国...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出自《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
①项,“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正确。 ②项,“见之不若知之”说明认识要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上升到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故正确。 ③项,“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错误。 ④项,真理具有相对性,要不断在实践...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之。”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 对事情要多留意B. 要多运动C. 要认识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荀子十分强调“行”体现了( ) A. 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出真知
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比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等。 荀子认为学习要落实在行动上。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