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课题20余项;主要参与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国家中长期水资源需求计划、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等国家级重大规划10余项;担任专家组长完成世行、亚行、中美、中英、中澳等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
王锡凡于1957年从交通大学(西安)电机系 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应邀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访问科学家两年;1986年晋升教授;1991年至1993年应邀到日本九州工业大学为客员教授;2008年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锡凡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可靠性、电力系统分析和新型输电方式等...
担任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副总师,军委科技委电子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作为教育部首批建设的12个未来技术学院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建设理念,立足“四个面向”,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为着力点,联合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及优势学科,实施本研贯通、项目驱...
徐卓,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电子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高性能压电单晶、功能陶瓷、超材料及量子成像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带领由西安交通大学科技与教育发展研究院聘用的多名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大团队,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主持研发的成果“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入选2020...
王华明,1962年出生,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人 [13] ,金属增材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
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培养了三位国际顶尖力学科学家。锁志刚,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高华健,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固体力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在经过3个多月的勘查对比后,项目组最终将先导性试验的地址,选定在榆神矿区井田范围内。随后项目组与西安交通大学邱爱慈院士团队,在秦创原联合成立了富油煤原位采油研究院,并联合交大电气学院、化工学院、能动学院、管理学院及西安科技大学,...
林同炎,作为著名的建筑结构工程师,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李文采,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褚应璜,作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地质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杰出的校友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