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侵略从未停止,反而是宋朝割让了四寨之后,军事上更加被动。 西夏的战略位置优势 西夏夹在宋、辽之间,战略位置可以说是极佳。在一定程度上,西夏是充当了宋、辽之间的缓冲带。而西夏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时而倒向宋,时而倒向辽,两边都能要到好处。一旦宋朝讨伐西夏,西夏往往求助于辽国。这种形势,和三国时期颇为类...
当然,这其实是西夏一贯做法,看它和宋朝的"互动"历史,打不过时很是听话卖乖,稍微得势就立马翻脸。这虽是西夏的保命哲学,但在强大的铁木真看来和背叛没什么区别。 于是,从公元1224年开始,蒙古就对西夏发动了第5次战争,也是最后一次。 这场战争时间耗时很长,西夏伤亡惨重,内部还出现了叛徒,最终城陷。 当时,蒙古对于...
宋神宗赵顼登基后,觉得宋朝又穷又弱,外边辽国、西夏这些国家盯着不放,里边官员太多、财政没钱,就找了名相王安石搞变法。“王安石变法”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好多方面都有动作,后人对这事儿看法不一样,不过在军事上确实给宋朝带来了好影响。在王安石的力挺下,宋军着手规划西征的办法,着重培育跟西夏打仗的山...
西夏,这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部分汉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封建政权,在11世纪至13世纪期间与宋朝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较量。从元昊建立夏州政权,到成吉思汗灭亡西夏,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西夏与宋朝的军事冲突,更反映了两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深刻互动。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这段历史,揭示西夏与宋朝之间的复杂关...
在宋朝历史上,有一件非常振奋人心,而且非常烧钱,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熙河开边。所谓熙河开边,就是在王安石的主持下,由王韶具体实施的一次开疆计划。虽然宋朝向来对外战绩乏善可陈(毕竟被西夏辽国都打的崩溃),但是这次开边确实有很大收获。2000多里土地变成了宋朝地盘(唃氏之地,悉为宋郡县矣...
宋朝在与辽、金、蒙古、西夏等政权的地缘政治斗争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宋朝的军事体制存在问题。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武将地位低下,军队的战斗力受到影响。其次,宋朝的经济重心与军事重心分离。经济重心南移,但军事重心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区,这使得资源调配和军事防御布局存在矛盾。再者,宋朝在外交策略上也...
而与之同时的宋朝,由于失去灵州,西北边疆形势一下子就严峻了起来。想想也是,李继迁以前只是个流寇,顶多打打游击战,不成气候。但现在,他已然进化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如果再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遏制,局势会更严重。可是,正当宋真宗调兵遣将,准备对付李继迁时,辽军这时候南下了。1003年四月,辽军发动望都之...
从宋朝的角度看西夏,党项人李继迁反抗北宋,长子李德明壮大,长孙李元昊建立西夏。党项是古羌族的一支,发源于松潘高原,曾臣服青海湖畔鲜卑的一支吐谷浑,因此首领姓拓跋。党项首领拓跋赤辞降唐,唐太宗赐其姓李,封为西戎州都督。党项受到吐蕃逼迫,迁居陕北。881年,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州节度使,并赐姓李,封夏...
就是李德明的儿子,于1032年继位,这才有了北宋王朝近百年的西北噩梦。严格来说,西夏真正的起点是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割据定难军。这么算起来,西夏历史长达346年,比宋朝还长。即使不算定难军,西夏从李继迁反宋的982年算起,也长达245年。本文地图出自下面这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含300多幅地图。
首先,西夏相对于宋,在战略、战争体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其军队主力不到十万,军需物资等更是和宋朝没得比。只要主力决战,即便西夏能获取一定的战术优势,战略上也耗不赢宋朝。宋朝如果居于守势,坐等西夏前来进攻,反而是帮助敌人弥补缺点。第二,宋夏交界地为横山山脉。两军在广大的山地战线上,谁守谁吃亏。因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