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八校尉”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所设。刘宏是东汉倒数第三位皇帝,汉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之父,也是东汉最后一位拥有一定实权的皇帝。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一声炮响,总算也让这位只知贪图享乐的废物皇帝的脑子稍微清醒了一点。为了加强皇权,分散外戚,大将军何进的权力,汉灵帝在洛阳西园招募壮丁,设立了“...
随着各州郡所募壮勇的陆续到来,西园军六军的编制已经不够用,于是将助军、佐军各分为左右二军,这样就形成了八军,每军仍设校尉为统领,其中上军和中军的校尉为八军的正副统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佐军校尉袁绍晋位为中军校尉,为西园军副统帅;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
这支军队的集结地点位于洛阳附近的西园区域,因此被后人命名为"西园军"。根据汉灵帝的部署,西园军作为一支特殊部队,完全由皇帝本人直接指挥,独立于东汉既有的军事体系之外,不受其他任何人的管辖。为了有效管理这支军队,汉灵帝在内部设立了八名校尉,负责具体掌控军队事务。历史上,这八位校尉被后人统一命名为"西...
随着政治斗争的升级,西园八校尉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其成员在政治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汉的校尉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团长,每名禁卫军校尉麾下的兵力约有 1000~1500名,“西园八校尉”的总兵力当在1万人左右。 “西园八校尉”这 样的编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支汉朝禁卫...
【一、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蹇硕任小黄门,受汉灵帝宠信,于西园练兵。因其勇武有谋略,被任为上军校尉,监管司隶校尉及以下文武官员,居“西园八校尉”之首,袁绍、曹操均归其统领。汉灵帝临终将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密谋诛何进以拥立刘协为帝,但计划泄露失败,被何进所杀,其手下部众亦被何进统领。【二...
这八个校尉,后世便称之为‘西园八校尉’。当然,作为皇帝,汉灵帝本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军队里面。所以,汉灵帝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宦官蹇朔,担任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上军校尉作为八校尉之首,不但可以单独统领一支军队,还能带兵汉灵帝,辖制其他七位校尉。就这样,东汉后期赫赫有名的...
根据《山阳公载记》记载,公元188年五月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虽然有的记载官职不同,但人员是确定的。西园八校尉的设立,是在黄巾起义之后,汉灵帝有感于天下变乱四起而“留心戎事...
按照汉灵帝的规定,西园军直接由汉灵帝本人调遣,与东汉原有的军队系统无关,也不受其他人控制。在军队内部,汉灵帝设立了八名校尉来实际掌控这支军队。后来人们就称这八位校尉为“西园八校尉”。当然,作为一位皇帝,汉灵帝本人有太多要处理的事务,无法长时间待在军队中。因此,汉灵帝选择让他最信任的宦官蹇...
这才是以蹇硕为中心的西园八校尉建立的根本原因。从西园八校尉的成员来看,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子弟,但是他父亲袁成的早死,让他始终受到袁氏家族内部在思想上的排挤;鲍鸿虽然在美阳之战中立有大功,但是却被张温和董卓分摊,始终都没有被认可;曹操乃是太监养子的后代,虽然托名世卿家族却始终处在士族核心...
中平五年,汉灵帝为了分大将军何进兵权,设立西园八校尉,其中更是让宦官蹇硕担任八校尉之首。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外戚何进,并希望未来能让幼子刘协登基为帝。而除了上军校尉为蹇硕外,八校尉的其余人也不是一般人,他们分别是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