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至12日,“2024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同承办,我所为协办单位。大会邀请了底青云院士等二十余位院士参会,国内外知名学者、机构代表、青年学生等约170家单位、1500位代表参会。本次大会旨在推动我国行星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致辞,他表达了对大会成功举办的殷切期望以及南京大学在行星科学领域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他强调:“地质学和天文学等与行星科学紧密相关的学科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我们始终坚持发扬这些学科优势,积极推动多学科协同...
科技日报驻南非记者 冯志文 5月5日—9日,第九届国际宇航科学院(IAA)行星防御大会在美丽的南非小镇斯坦陵布什举办。这是非洲大陆首次承办全球近地天体防御领域的顶尖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及航天机构代表围绕“守护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胁”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商地球安全未来,南非本土航天力量的崛起成为会议...
若动能撞击真的能有效地改变行星轨道,且结果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那么这一事件将标志着人类行星防御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外,此次行星防御大会还特别讨论了《灾难救援体系和力量建设》的专题报告,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我们能依靠成熟的灾难救援体系将损失降至最低。还有一类关于陨石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些...
为推动我国行星科学和行星探测领域的机构、广大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教育人员的广泛交流,展示最新科研成果,交流科研新思路,探索未来行星科学学科建设道路,促进我国行星科学人才的培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定于2024年10月6日至12日在中国南京举办2024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
原来,这个大会的英文名称Planetary Defense Conference,简称PDC,与《三体》中行星防御理事会的简称不谋而合。然而,这个看似充满科幻色彩的名称,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极为专业的学术研讨会。大会的核心议题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即如何防范小行星的撞击。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6500...
《三体》中行星防御理事会(Planet Defence Council,简称PDC)首现于《三体2:黑暗森林》。在科幻世界里,联合国在对抗地球三体组织的过程中,逐渐揭露了三体文明的存在及其对人类构成的威胁。面对数千艘三体战舰正朝太阳系进发的事实,全球政府在联合国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成立了PDC,旨在制定策略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三体文明入...
(7)行星遥感与表面环境探测(召集人:邸凯昌、凌宗成、谢欢、张晓静)专题内容覆盖行星遥感理论与技术及其在行星表面环境探测与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行星光谱分析、遥感定量反演、行星摄影测量、地形地貌分析、表面目标识别、表面环境综合分析、着陆区选址、行星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10)行星资源与原位利用(召集...
6月19日至21日,首届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催生发展出一门多领域交叉新学科——行星科学。未来,我国科学家将在行星科学和行星探测领域开展一系列前沿探索。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聚焦行星科学研究前沿、行星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未来...
2021年6月18-21日,“幔游”课题组成员陈立辉教授以及刘晓文、梁誉康、成倚山三名研究生赴苏州参加2021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本次会议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性行星科学大会。 图1 成倚山、刘晓文、梁誉康三名研究生在会场 刘晓文博士生在“太阳系早期演化”分会场作了题为《苏长质Euc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