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行心所是佛学术语,此为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计有五种,即触、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周遍,所谓无处不至;行是心行,即能缘之心,游履于所缘之境。合而言之,就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时,此五心所相应俱起。它通于一切识——八识心王;一切性——善、恶、无记;一切时——...
195、遍行心所法是指在佛教心理学中,指任何心理活动生起时都会伴随产生的五种基本心识作用。这五种心所法分别为触、作意、受、想、思,它们在一切时、一切性、一切俱、一切地中普遍存在,是构成心理活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解释如下:触(Phassa/Sparsa):代表心与外境的接触。当根(感官)、境(对象)和识(认...
五遍行心所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作意、受、想、思等五。此五心所具四种一切: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
本文认为:五遍行心所是心理活动的五种基本要素,是五种基本的心理机能,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作意等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的注意、感觉、情感与情绪、认知(知觉、表象等)、意志等相关概念关系密切,有大体相通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 一、五遍行...
五遍行心所法最初是按照作意、触、受、想的顺序运行,后来就不一定了,运行的次序就会颠倒。思心所不一定是什么时候出现,意根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作抉择,也许在中间出现过很多次思择,一开始是一个小的决定,对某个环节的部分抉择,运行到最后才是一个总的最终的抉择,中间的抉择不是究竟的,但是对最终决定也起到了相应...
五遍行心所法不仅是起心动念时运行的,而且是分秒刹那都与八个识共同运行的,伴随着八个识,从未离开须臾。只要有八个识的出现,就有五遍行心所法的陪伴运行。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第一卷里讲,五遍行心所法是心王的助伴,心王只要运行,必须以五遍行心所法为助伴,没有五遍行心所法,心王就不能运行。
所属专辑:佛经心理学:大乘百法明门论|佛学入门课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49喜点 音频列表 心所有法和心法的区别? 1.4万 2020-06 五种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是如何形成的? 1.5万 2020-06 五种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慧),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位心所法,心所法的全称为心所有法,具足三种意义名为心所: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 恒依心起:心若没有,心所决不能独立生起,要以心为依,才能生起作用。 与心相应:这里是将心所法与心法、色法等加以区别,比如心王虽恒与遍行心所相应,但心王不与心王相应,不名心所。又相应须具足时、依、缘...
这个心一直在触的境界啊,那么一开始触了以后,它产生了受,领受领纳,有了名言,有了想;有了名言,了知这个想,想了以后,思心所造作,它会思惟思量,考虑打转;思量了以后它作决择,开始造作了,身口意行造作出来,造作以后思惟以后,它可能再触;它不决定,它再触;触了这个思心在触境界以后,让这个识心再对这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