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词话的作者是谁 网讯 网讯| 发布2021-12-02 蕙风词话的作者是况周颐(1859年—1926年),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晚清官员、词人。 咸丰九年(1859年)...
《蕙风词话》(新校本) 清 周颐撰 况周颐(1859~1926) 清季词人。字夔笙,号蕙风。桂林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内阁中书。擅于填词,对词学理论也很有研究,与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齐名,时人称为“清季词学四大家”。着有《蕙风词话》、《蕙风词》等。 不归按:网上有简体本《蕙风词话》,文字错缺至多,...
温庭筠在创作上构思深远,所以他在着力的地方常常是人们未曾注意到的。 请注意,由于《蕙风词话》内容广博且深奥,上述仅为非常有限的节选及其译文,旨在提供一个大致的理解和感受。若需深入研读和理解全书内容,建议查阅专业的古籍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蕙风词话 周颐著 未知小说作品 《蕙风词话》 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展开∨...
○蕙风词话诠评(不归按:人文本《惠风词话》无此评,乃唐圭璋作。) 临桂况舍人夔笙,最善于论词。虽其所作之词,亦不能尽符其论词之旨,要其所论,类多名言。兹择其《蕙风词话》中之有关作词旨要者,加以扩充阐明。其所说未惬吾意者,亦加以辨正。 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
《蕙风词话》清?况周颐 卷一 ○词非诗馀 沈约《宋书》曰:「吴歌杂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作歌以被之。」按前一法即虞廷依永之遗,后一法当起于周末宋玉《对楚王问》。首言客有歌于郢中者,下云其为《阳阿》、《薤露》,其为《阳春》、《白雪》,皆曲名。是先有曲而后有歌...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所说的“须溪词风格似稼轩”一句的意思是:本词作者刘辰翁在创作词的风格上与辛弃疾相似。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其二是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
“重”即沉著,主要表现在气格和笔力上;“拙”以真为核心,强调语言的真率、自然;“大”指含蕴远大,词境开阔,三者关系以拙为本,“融重与大于拙之中”。故况氏推进了常州派词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词学理论。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王幼安校订本(与《人间词话》合为一册,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
“重”即沉著,主要表现在气格和笔力上;“拙”以真为核心,强调语言的真率、自然;“大”指含蕴远大,词境开阔,三者关系以拙为本,“融重与大于拙之中”。故况氏推进了常州派词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词学理论。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王幼安校订本(与《人间词话》合为一册,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