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Xinnian Dong)团队在Cell杂志发表来了研究论文,揭示了分子模式激活的免疫反应(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信号通路中一个全新的蛋白翻译起始模块(Module)。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在系统性获得抗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水杨酸的直接诱导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近日,杜克大学董欣年教授团队曹丽军博士等在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H2O2 sulfenylates CHE, linking local infection to establishment of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过氧化氢(H2O2)作为信号...
2024年1月30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董欣中团队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文章A GPCR-neuropeptide axis dampens hyperactive neutrophils by promoting an alternative-like polarization during bacterial infection,他们在此证明中性粒细胞表达...
2022年7月30日,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近五年7篇CNS!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院士团队在植物免疫领域取得重大进展!Nature | 董欣年和郑宁团队研究揭示拟南芥NPR蛋白感知水杨酸的结构机制!Nature | 杜克大学周沛/董欣年团队揭示激活植物免疫的蛋白结构可能带来更好的作物!)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
2024年1月30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董欣中团队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文章A GPCR-neuropeptide axis dampens hyperactive neutrophils by promoting an alternative-like polarization during bacterial infection,他们在此证明中性粒细胞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Mrgpra1是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负调节因子,Mrgpra1与其...
“转基因作物为什么是安全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在科学上是很容易能够把它讲清楚的,”董欣年说,“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这个争论的复杂性。” “转基因一开始进入中国…
2021年11月8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董欣中团队和辛辛那提大学张俊明团队在Neuron 合作发表原著论文,由郑琴博士为第一作者,利用在体成像技术揭示了一种初级感觉神经元激活现象——同步聚集放电(synchronized cluster firing),引起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并且结合行为学、药理学、化学遗传学、去甲肾上腺素荧光探针等手段,证实...
他的妻子董欣年,不输其父,她是杜克大学生物系杰出教授,植物抗病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7年和1978年,王小凡和董欣年相继考入武汉大学生物学系,在校运动会上,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的王小凡和董欣年熟起来。1982年,在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中,王小凡以第一名的成绩与...
2021年11月8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董欣中团队和辛辛那提大学张俊明团队在Neuron合作发表原著论文,由郑琴博士为第一作者,利用在体成像技术揭示了一种初级感觉神经元激活现象——同步聚集放电(synchronized cluster firing),引起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并且结合行为学、药理学、化学遗传学、去甲肾上腺素荧光探针等手段,证实了...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9日凌晨0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董欣中团队和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张俊明团队在《神经元》杂志合作发表论文,揭示了神经损伤造成的”自发疼痛”的来源及其潜在的治疗方法。人在受伤之后引起的病理性疼痛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外周刺激引起的疼痛和痛觉敏化。比如触摸伤口疼,喝凉水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