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出自六祖慧能大师,是禅宗思想中的经典表述之一。慧能大师(638年—713年),俗姓卢,唐代高僧,禅宗南宗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他自幼家境贫寒,却以砍柴为生,一日听闻《金刚经》而心生顿悟,决定出家修行。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惠能著名的四句偈。相传,禅宗第五祖弘忍年岁已高,想把衣钵传给弟子,便让大家作偈来考查对教义的禅悟。他的上首弟子神秀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当时只是一个大字不识、只会挑水劈柴的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于《坛经》,它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无数迷茫的人点亮了一条明路。出处背景 话说,禅宗第五祖弘忍年纪已大,想传衣钵给大弟子神秀,便让他作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此考查他对教义的禅悟。神秀想了半天,才结巴地叨叨出这么一段...
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所谓无相,应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它。所谓无念,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以之为心念。所谓无住,乃是人的本性,任何心念都不可能停留静止,一切心念都是循环延续的,都不应该被外境所...
身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它主要体现了佛家的理念:人的本心本来是清净的,只要...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于是针对这道偈再吟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显就是针对神秀所作,意在表达,佛家是讲究空无,为何一定要认定身体是悟道工具,心是明镜,防止尘埃,其实这是刻意追求,实则自己终究不是"菩提""明镜"罢了。2、"空"之境,方为顿悟 其实这首诗还是不够全,也就不能很好理解他的思想,原文如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惠能著名的四句偈。 相传,禅宗第五祖弘忍年岁已高,想把衣钵传给弟子,便让大家作偈来考查对教义的禅悟。他的上首弟子神秀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当时只是一个大字不识、只会挑水劈柴的小僧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