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
慧能认为心静一切才能静,心空是一切才能空,心明一切自己明,本来是明亮的心境,何来的尘埃呢。 结果一 题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怎么解释 答案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
菩提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顿悟成佛。 明镜台:僧人坐禅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尘埃:佛教术语,指人世间一切世俗事物。 此诗偈是主观的唯心主义观点,是指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待一切都是一个空字,本心具空无所诱惑。 译文: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佛性干净清澈,哪里有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于《坛经》,它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无数迷茫的人点亮了一条明路。出处背景 话说,禅宗第五祖弘忍年纪已大,想传衣钵给大弟子神秀,便让他作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此考查他对教义的禅悟。神秀想了半天,才结巴地叨叨出这么一段...
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白话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惠能大师菩提偈的其他三偈: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白话释义: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主要意思是:心与佛本来就是空的,因此,用心来看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空。既然心本来就是空,就无所谓抗拒外界的各种诱惑,任何东西、观念从心上经过,都不会在空着的心上留下任何痕迹。因为心空,由心所生成的各种各样的对外物如功名利禄情等的追求也是空。
惠能要阐明“明镜”的清净,也就是“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 第三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流传最广。 意思是说,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
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 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