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法国文学表现出强烈的爱好与精深的领悟,正如他的写作中有许多法国新小说的技巧,而他最近的小说《蛙》(Grenouilles)也融入了萨特的戏剧艺术。 莫言与法国之间切实的关联并不足以说明为何“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标签会印在他作品的封面,同样也不能反映该作家被法国接受的复杂性,因为中间的过程与中国文学的国际...
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作者:张寅德; 刘海清 来源:文艺争鸣, 2016, (10): 47-55. 莫言 小说 文学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翻译 摘要 <正>2012年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为其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注入了新的动力。《变》(Le Grand Chambard)的法译本于翌年出版,而《红高粱家族》(Le Clan du sorgho rouge)完整...
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程光炜张寅德刘海清文艺争鸣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J]. 张寅德,刘海清.文艺争鸣. 2016(10)...
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作者: 张寅德[1];刘海清[1]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艺争鸣 页码: 47-5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0期 摘要:2012年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为其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注入了新的动力。《变》(Le Grand Chambard)的法译本于翌年出版,而《红高粱家族...
张寅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海清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文艺争鸣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J]. 张寅德,刘海清.文艺争鸣.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