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是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荧光辐射能比激发能量低,荧光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时间为10-9~10-7s,多为S1→S0跃迁。磷光是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磷光辐射能比荧光辐射能量低,磷光波长大于荧光波长。
荧光是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荧光辐射能比激发能量低,荧光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时间为10-9~10-7s,多为S1→S0跃迁。磷光是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磷光辐射能比荧光辐射能量低,磷光波长大于荧光波长。
荧光寿命(τ)是指当激发停止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到激发时最大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它表示粒子在激发态存在的平均时间,通常称为激发态的荧光寿命。与稳态荧光提供一个平均信号不同,荧光寿命提供的是激发态分子的信息,前者可以告诉你事情发生了,而后者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发生。 图3 荧光寿命示意图 荧光寿命与物质所处...
荧光是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荧光辐射能比激发能量低,荧光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时间为10-9~10-7s,多为S1→S0跃迁。磷光是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时所产生的光子辐射,磷光辐射能比荧光辐射能量低,磷光波长大于荧光波长。
(1)内滤效应。一是,当溶液浓度过高时,溶液中杂质对入射光的吸收作用增大,相当于降低了激发光的强度。二是,浓度过高时,入射光被液池前部的荧光物质强烈吸收,处于液池中、后部的荧光物质,则因受到入射光大大减弱而使荧光强度大大降低;而仪器的探测窗口通常对准液池中部,从而导致检测到的荧光强度大大降低。
荧光寿命(τ)是指当激发停止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到激发时最大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它表示粒子在激发态存在的平均时间,通常称为激发态的荧光寿命。与稳态荧光提供一个平均信号不同,荧光寿命提供的是激发态分子的信息,前者可以告诉你事情发生了,而后者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发生。
荧光光谱入门:荧光光谱基础(一) 【摘要】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发出较长波长的光,发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 1.什么是荧光? 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发出较长波长的光,发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物质在吸收入射光的过程中,光子能量传递给物质分子。分子被激发,电子从较...
若分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过程中不发生自旋方向的变化,这时分子处于激发的单重态;若跃迁伴随自旋方向改变,这时分子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即s=1,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符号T表示。符号S0、S1和S2分别表示分子的基态、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T1和T2则分别表示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
荧光量子产率(φf)是荧光物质另一个基本参数,它表示物质发生荧光的能力,数值在0~1之间。荧光量子效率是荧光辐射与其他辐射和非辐射跃迁竞争的结果。 式中, kf为荧光发射过程的速率常数, ∑ki为其他有关过程的速率常数总和。一般来说, kf主要决定于化学结构,而∑ki主要决定于化学环境,同时也与化学结构有关。
1.原子荧光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荧光是蒸气相中基态原子受到具有特征波长的光源辐射后,其中一些自由原子被激发跃迁到较高能态,然后去激发跃迁到某一较低能态 (常常是基态) 戓邻近基态的另一能态,将吸收的能量以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原子荧光谱线。各种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根据原子荧光强度可测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