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是一种半翅目蝽科昆虫,外形看起来像个小盾牌,黄褐色的身体上还有白色蜡粉。雌虫比雄虫大一点点,寿命一般在203到371天左右。它们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比如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雌虫的腹部末节中央开裂,而雄虫的腹部背面末节有一凹下的交尾结构,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雌雄。
药物防治的最佳时间是成虫交尾产卵时,可以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每株用药量控制在8到10公斤。生物防治则可以利用天敌如平腹小蜂、大刀螳等,在荔枝蝽产卵时期进行适量投放,这样能有效降低荔枝蝽的分布密度。 另外,在冬季低温期间,荔枝蝽会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可以通过摇晃树枝让成虫落地,然后集中烧毁。初春(3...
荔枝蝽是半翅目蝽科的昆虫,俗称臭屁虫,是华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常见昆虫之一。 荔枝蝽从小到大刺吸果树的嫩芽、花穗、幼果的汁液,并能分泌腐蚀性臭液,使花、果嫩叶变色枯萎,引起落花落果。 荔枝蝽取食的果树主要为荔枝,此外也包括龙眼、柑橘、柠檬、金桔...
荔枝蝽通常可以吃,但是要注意适量。 荔枝蝽是一种昆虫,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还富含碘、色氨酸、氨基酸、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B3等营养物质,通常是进行油炸,可以适当的食用,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可以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但是因为荔枝蝽腹面被白色蜡粉裹住,还有臭腺,因此尽量少吃,否则容易刺激胃肠道,进而...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半翅目荔蝽科。体长21-31mm,宽11-17mm。体棕黄褐色。头侧叶长于中叶,并在中叶会合,边缘稍翘。触角深褐色,基部稍淡。前胸背板表面具微弱皱纹,前部下倾,中部隆起,后部覆盖小盾片基处,前侧缘前斜直,后部微弓,形成大圆形的侧角。小盾片端部微尖。侧接缘外露,锯...
荔枝蝽,也叫荔蝽、荔枝椿象、臭屁虫,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荔蝽科。成虫体长大约25毫米,呈黄褐色,腹部末节腹面中央开裂。雄虫腹部背面末节有一个凹下的交尾结构,这也是雌雄成虫的区别之一。成虫和若虫都会刺吸嫩枝、花穗和幼果的汁液。它们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荔枝蝽的尿液很刺鼻,非常的臭,并且具备腐蚀性。一旦被这它的尿液喷到皮肤,不用一会皮肤就会变成黄褐色,同时还带有异味,洗都洗不掉,严重的会脱皮。要是被喷到眼睛,那是火辣辣的疼,眼泪狂飙,要去就医。就是这样的臭屁虫,在湛江的乡下,竟是孩子们的美食!一到周末,湛江农村放养式的孩子街头巷尾乱跑,摘...
荔枝蝽学名Tessaratoma papillosa,别名还有荔蝽、荔枝椿象、臭屁虫,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荔蝽科。 成虫体长24-28毫米,宽15-17毫米,呈盾形,颜色从黄褐色到红褐色不等,腹面还覆盖着一层白色蜡粉。 它的卵是椭圆形的,颜色从淡绿色到黄色,通常14粒产成一块,孵化后会变成紫红色或深灰色。
资料1 荔枝蝽是危害荔枝的重要害虫,其若虫和成虫均能吸食荔枝的嫩芽、嫩叶和幼果的液汁,造成荔枝大量减产资料2平腹小蜂产印于荔枝蝽卵内,孵化的幼虫吸食卵内的营养物质,成虫后破蛹而出 莆∵田推广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取得了显著效果CD由资料可知荔枝蝽的发育过程属于发育.荔枝蝽和平腹小蜂的关系是(2)平腹小蜂...
针对荔枝蝽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修剪虫梢和冬季清园来减少害虫数量。2. 人工防治 在冬春季节通过摇树来捕杀落地成虫,或在3-5月成虫产卵期摘除卵块捕捉若虫。3. 生物防治 在3-4月荔枝蝽产卵盛期,利用平腹小蜂进行防治。具体来说,就是将带有平腹小蜂卵的卵卡置于树冠内侧叶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