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是苗族人民举行祭祖和节日、喜庆活动时所跳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广泛流行于苗族地区。贵州省内流行最广泛的芦笙舞主要有三个种类,分别是鼓龙鼓虎-长衫龙、锦鸡舞以及滚山珠,均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龙鼓虎-长衫龙 “...
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贵定县 谷撒村苗族自古以来崇拜龙,龙能呼风唤雨、龙能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每逢收获季节,就用歌舞庆祝丰收、表达爱情,并把自己装扮成龙的模样,身穿黑色长衫,头顶龙面斗角图腾、插野鸡翎,口戴髯口,拴红色银饰腰带,手执粗长芦笙...
贵州省内流行最广泛的芦笙舞主要有三个种类,分别是鼓龙鼓虎-长衫龙、锦鸡舞以及滚山珠,均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龙鼓虎-长衫龙 “鼓龙鼓虎-长衫龙”是小花苗聚居区贵定县新埔乡谷撒村所独有的一种苗族芦笙舞蹈。据明代熊大木所著的《大宋中兴史话》记载,宋代,苗族首领黑蛮龙跟随岳飞抗...
【苗族芦笙舞】三大类: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芦笙舞·锦鸡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丹寨县) ◆锦鸡舞是苗族人民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的祭祖活动中的主要的舞蹈形式。以芦笙伴奏,表演时女性个个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穿绣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银项圈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打扮得像美丽的锦鸡一...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举行祭祖和节日、喜庆活动时所跳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广泛流行于苗族地区。贵州省内流行最广泛的芦笙舞主要有三个种类,分别是鼓龙鼓虎-长衫龙、锦鸡舞以及滚山珠,均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是贵州省贵定县苗族所独有的一种芦笙舞蹈。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国内外艺术界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 鼓龙鼓虎·长衫龙 鼓龙鼓虎·长衫龙表演 四人舞蹈·虎龙亮角 群舞·和谐绚丽 民族活动中表演长衫龙舞蹈 ...
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贵定县) ◆长衫龙苗族芦笙舞为男子双人舞、四人舞和群舞,舞者身着黑色大襟长衫、头插2根野鸡翎、头顶龙面牛角图腾、口戴髯口,拴红色银饰腰带,手执芦笙,自吹自跳,随着流畅的芦笙旋律,舞着"龙斗角"、"龙吐水"、"龙出...
苗族芦笙舞是非遗。苗族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贵州省贵定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龙鼓虎-长衫龙苗语音为“打容打阻-阿冗”,是贵州苗岭山麓小花苗聚居区贵定县新埔乡谷撒村所独有的一种苗族芦笙舞蹈,其起源于宋代。鼓龙鼓虎-长衫龙包括男子双人舞、四人舞和群舞等形式,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