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黄州寒食诗帖》亦可称为《黄州寒食帖》,或简称为《寒食帖》,为苏轼行书墨迹,后人将其列为“天下第三行书”,在中国书坛有着很深的影响力。苏轼是北宋书坛以及文坛的领军人物,其所倡导的“尚意”书风,影响深远,并且一些书学理论观念对现代书坛亦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等。北宋...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历代名家经典墨迹: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佳作,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代名家经典墨迹: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以常用著名原刻墨迹为选题,采用原碑原帖带译文的方式,方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行草书,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全诗共17行,共129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帖创作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生活上穷愁潦倒,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难耐,郁郁不得志,于是写下了两首诗,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
在墨色的运用上,苏轼善于把握浓淡变化,使得整篇作品在节奏感上更加鲜明,富有韵律。高清原图详见真观易app 原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贬谪黄州。筑雪堂。躬耕东坡。第三年。时值寒食节,苦雨连月,秋风萧瑟。苦闷的诗人听雨打海棠,碾作花泥,心中生出无限悲凉。遂使鸡毛笔,土稿纸,作诗二首,史称《黄州寒食帖》。《寒食帖》横长近两米,诗尾由黄山谷题跋。宋书法四大家,此帖独占其二。页首乾隆皇帝御笔“雪堂...
这是来黄州的第三个寒食。小屋,靠近江边的荒郊野外。寒风冷雨吹打屋子,也吹打在苏轼心里。万般感触,挥笔成寒食诗。诗,苍凉沉郁;书,笔酣墨饱。(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
《寒食帖》之美,美在通篇气韵的贯通,也美在字随心转,洋洋洒洒的非凡气度。高手如苏轼写字,不但能做到通篇完美,还能做到每个单字无暇,即便断章取字,尽情放大,也无可指摘,这就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 作为天下第三行书的经典名作,不放大,你都不知道《寒食帖》到底有多美!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放大镜,逐字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