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故乡是眉山,因此也被称呼为苏眉山、苏眉州、峨眉先生等。著名词人贺铸有诗《登黄楼有怀苏眉山》云:登黄楼,望黄州,黄州望不见,楼下水东流。水流何可留,浮云更悠悠。伤心泽畔客,憔悴楚兰秋。五、东坡 苏轼最有名的号就是东坡居士了。甚至我小时候小时候学诗的时候,只知道苏东坡不知道苏轼。苏轼被贬谪黄...
苏轼被称为“端明”,是因为他曾任端明殿学士这一官职。宋仁宗明道二年,承明殿被改为端明殿,并设立了端明殿学士这一职位。苏轼在职业生涯中曾荣获此职,因此被人们尊称为“苏端明”。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以及治水名人。
苏轼一生很有佛缘,晚年更是希望归隐山林,一心向佛,不料在这归隐途中,身染重疾,眼看就要一命归西。惟琳和尚俯身,半跪在他床边,高声喊道“端明(苏轼曾担任端明殿大学士),宜勿忘西方”。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苏兄,你一辈子礼佛,修佛,现在可别忘了,向西方极乐世界去呀!”苏轼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作者: 回复@肯尼亚巴粉:@生生不息之意:苏轼在去世前(1101年),因疾病缠身,其好友径山寺僧维琳曾在他病榻前提醒道:“端明(指苏轼)宜勿忘西方。”(意为劝苏轼心中念佛,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苏轼回答:“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意为“西方极乐或许存在,但刻意强求反而不得”)。 维琳又说:“固先生...
结果1 题目 苏轼弥留之际,维琳方丈希望他“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的回答是:“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朋友钱世雄对他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苏轼答道:“着力即( )!”A.好B.差C.行D.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
据记载仇池是两晋时期的一个比较小的国家,那里的景色是苏轼自己比较向往的世外桃源,而他自己就著有《仇池笔记》一书,因此呢后人也会用仇池来称呼苏轼。四、官职与地名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也习惯用官职或者是地名来代替某一个人的姓名称呼,而苏轼又做过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等职位,...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体现了苏轼的录求真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的特点。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详细地记叙了苏轼鲜为人知的政绩—徐州抗洪事件,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从侧面描写出苏轼爱民如子的博大胸怀,苏公堤表现出百姓对苏轼的爱戴,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史实。其文章既有苏轼的...
苏轼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领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作为一州之主,党政军一把手,苏轼还曾经出任过团练副使,你猜别人会不会武功?传统的士大夫讲究的是学习六艺,其中就包括了骑马和射箭两项技能。 苏炳添居然是苏轼后代,一个文坛大家的基因里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运动天赋?@不明真相的群众...
晚年的苏轼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弥留之际,苏轼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着力即差!维林和尚在苏轼耳边大声道: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做过端明殿学士,故也被称端明!苏轼则微弱回答,着力即差!即不能太用力,用力就差了!修佛也是修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西方在哪儿?
苏东坡临死的时候,是在放逐一生之后回程的船上,临终时,朋友来送。 维琳方丈:端明宜勿忘西方! 苏轼: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钱济明(好友):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需着力! 苏轼:着力即差! “着力即差”,苏东坡人生最后一句话。仔细推想,他的一生都是坚持“着力即差”的原则,所以把苦日子也过得极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