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北宋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身披一件蓑衣在濛濛烟雨中漫步,任凭雨水肆虐,我仍然能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注:1、《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不同与“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也不同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胸襟广阔,性格倔强的形象;“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是一个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一个蔑视丑恶互惠的现实,热爱田园生...
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个词牌的形成非常早,在初唐敦煌...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全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 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 定风波 》,是点睛之笔。《定风波》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苏轼的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写照。创作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没有俸禄,仕途低谷。此时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的磨难。《定风波》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出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说的,出自于他的词作《定风波》。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字面的意思好理解,也就是说: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保持从容、镇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当然这样的解释是无法真正触及苏轼要表达的含义的。
但是却有一位网友认为,词作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得不对,有错字,建议改一个字。他认为这个错字是“蓑”字,原因是这首词前面还有一则序言,如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从这个序言来看,当时苏轼是和一群人同游,遇到雨天。而“雨具先去”可见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