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设置于胡志明小道的火炮,依靠27公里的射程,把美军陆战队基地置于绝对杀伤范围之内。每当美军的M107型175毫米自行加农炮尝试展开反击之际,北越的观察哨凭借弹道测算,能够在5分钟内指挥M46开展反炮兵打击行动。这场历经77天的围困战斗,最终令美军承受了4000余人的伤亡,其中70%的损失源自M46的精准炮击。苏联炮兵部...
这次要讲的是M-46加农炮。M-46是苏军在冷战初装备的一种集团军属130加农炮,主要装备苏军各集团军和军的炮兵师,海军步兵岸炮部队也有装备。 M-46加农炮展开状态 卫国战争结束后,苏军的A-19加榴炮和ML-20加榴炮已经有些不堪用了,苏军急需射程超过20公里的重型火炮,172厂奉命研发了作为集团军属榴弹炮的D-20,集团...
M46火炮在六日战争、越南溪山战役和安哥拉内战等战事中经受了实战检验,强大的射程让敌人难以躲避炮火。如今,为补充损失的现代火炮,俄军启用储备的M46,并经由朝鲜获得炮弹补充。虽然它缺乏数字化火控系统和自动化水平,精确打击能力稍逊,但其强大的火力支援和反炮兵作战能力依然不可小觑。因此,隐蔽部署和快速机动就...
当下,俄军为了补充现代火炮的损耗,再度启用库存的M46,并且借助朝鲜方面的途径来获取炮弹。由于缺少数字化火控系统且自动化程度不高,它在精确打击方面稍有欠缺,不过在阵地火力支援以及反炮兵作战领域依旧具备独特的价值。巧妙地隐蔽布置以及迅速地进行机动成为提高其生存几率的关键要点。多个国家针对M46平台展开升级改造...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装备损失严重,不得不启用库存的M46加农炮,这门五十年代的老炮,重达七千七百公斤,车身十一米七,四分钟就能完成部署,在冷战时期曾十分先进。它脱胎于三十五年的海军炮,经过改进,在五一年正式服役,炮身结构稳固,采用水平滑动楔式炮闩和液压复进系统,确保射击精准,最大仰角可达四十五度,火力...
二战结束后,炮兵作战中表现出的制空劣势促使苏联加快了火炮的研发,M4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为了应对可能的制空劣势,苏联炮兵部门在1946年提出了130毫米全炮兵系统的技术标准。基于B13海军炮,172号工厂成功研发了M46,具有精细的加工工艺和合理的结构,兼顾了火力和机动性。这种炮具备便捷的牵引方式,行驶速度可达...
M46加农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应对可能丧失制空权的作战环境,苏联炮兵部门于1946年提出了130毫米全炮兵系统技术指标。172号工厂以B13舰炮为基础,成功研制出M46,该炮工艺精湛,结构合理,实现了火力与机动性的良好平衡。它采用简易牵引方式,行军速度可达每小时50公里。8人炮组可在4分钟内完成战斗部署...
M46式130MM加农炮在战后局部战争中曾广泛使用。1984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前苏军调用 130 毫米加农炮在内的火炮 , 轰击游击队所在村庄和营地。苏军通常集中数个炮兵营,实施急促而猛烈的炮击 , 使游击队领导人穆拉威·莎菲瓦拉赫死于1985年春季的炮袭中。此外,前苏军还利用其射程远的特点 , 对游击队进行封锁或开辟安全...
在博物馆外展出的M-46和M-47牵引炮是一个有趣的复合体,是军团炮兵野战炮的复合体,旨在取代1931/37型122毫米火炮和1937型152毫米榴弹炮。 该综合体是在1946年至1950年竞争的基础上开发的,其主要目标被认为是:摧毁长期防御结构,与敌人的火炮和迫击炮进行斗争,在其集中地区压制人员和坦克,炮击敌人的后方。为了完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