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船级社主要基于机器决策的能力、人员干预的程度来区分智能船舶的自主等级。自主等级越高,机器决策水平越高,对人的依赖越少。 4、感知、认知、决策、执行是智能系统的四个经典步骤,对于智能船舶也是如此,大多数船级社参考了这四个步骤对智能船舶的等级进行了区...
传统船舶是船员感知和机器感知相结合,认知、决策由人来实现,执行由机器实现。而全自主的船舶,从感知到认知,从决策到执行都是有机器来实现。 表2 IMO以及各国船级社智能船舶等级划分对比 各主要船级社关于风险的观点 风险控制是智能船舶的关键,关于风险,各国船级社规范也体现了不同的观点。 中国船级社建议风险评估...
使用先进传感器监测设备状态,通过智能算法建立评估与预测模型,创建设备数字孪生,通过虚拟空间判定、分析、推测设备状态变化,以提前预测故障并制定维修决策,保持设备状态。操作决策和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操作因素,确保维护工作的优先级和执行计划的最佳化。 智能集成平台 船用系统智能集成的复杂性和困难...
研究范围覆盖智能船舶的核心技术体系,包括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执行与自主学习技术;深入分析智能船舶的系统架构,阐述各模块协同运作机制;探讨智能船舶在航运、海洋工程、海洋科考等多元应用场景中的价值创造;研究全球及中国智能船舶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剖析智能船舶面临的技术瓶颈、安全风险、法规标准滞...
这些技术赋能船舶实现自主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执行,使其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智能船舶不仅能显著提升航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还可为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海洋产业向智能化、可持续方向迈进。
2022年9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单位联合发布“机器人智能化等级”,根据机器人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能力等4个要...
2022年9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单位联合发布“机器人智能化等级”,根据机器人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能力等4个要...
2022年9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单位联合发布...
的安全风险和事件类型对船舶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理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规定,指导建立智能船舶安全保障机制;感知布局设计标准主要从全船角度对感知层设计要求进行规定,实现对船舶环境、船舶状态、各系统和设备信息的高效采集;综合管控设计标准主要从可靠、安全、可信等角度对智能船舶分析、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控设计要求进行规定...
该规范由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六大模块功能组成。从船舶数据感知、分析、评估、诊断、预测、决策支持、自主响应实施等方面,对应不同的智能功能提出了相应要求。满足相关要求的船舶,可以授予智能船舶附加标志及功能标志:i-Ship(Nx, Hx, Mx, Ex, Cx, 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