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答案: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
请解释“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相关知识点: 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概括梳理题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强调从个人出发,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身的品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解析】【分析...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翻译: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选自《大学之道》)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见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
《大学》第五章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
《礼记·大学》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在拥有渊博知识、了解事物原理的基础上,还要端正意念,这样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杨新华 释评)
2.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