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小鼠模型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治疗成功地产生了GSC特异性CAR-MΦ。它们能够通过刺激肿瘤微环境中的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寻找和吞噬GSC以及清除残留的GSC,并通过诱导小鼠的长期抗肿瘤免疫预防术后胶质瘤复发。 在原位患者源性胶质母细胞瘤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与...
《Nature》重磅:CAR-T治疗脑胶质瘤,肿瘤体积缩小27% 2022年,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引起了轰动,一例21岁H3K27M突变的弥漫性内在桥脑胶质瘤(DIPG)患者,在入组时表现出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的早期迹象,伴有左侧第六神经麻痹、左侧面部无力、左侧面部感觉减退、牙关紧闭、张口困难,限制了大口食物的咀嚼,...
神外前沿讯,近日,由西湖大学自主开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程岗副主任医师牵头的一项《评估 WL276 CAR-T 细胞治疗 CD276 阳性复发或进展性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已获得中国...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脑肿瘤,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平均5年生存率小于5%。目前GBM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这些治疗方法只能带来适当益处,且受限于全身毒性...
此次研究探索了B7H3 CAR-T细胞疗法在 rHGG 患者中的应用,特别是通过鞘内或脑室内注射的方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穿透脑胶质瘤的血脑屏障,直达肿瘤区域,从而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未来…
神外前沿讯,近日,据先博生物官微宣布,其自主研发的SNC109注射液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默示许可,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 据了解,SNC-109注射液是一款双臂BiTE装甲的双CAR-T细胞,CAR-T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靶向IL13Rα2及...
本期的【大咖专访】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的黄煜伦教授,就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特别是CAR-T治疗的新进展,做了非常精彩和深入的介绍。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黄煜伦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 神经外科...
小鼠模型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治疗成功地产生了GSC特异性CAR-MΦ。它们能够通过刺激肿瘤微环境中的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寻找和吞噬GSC以及清除残留的GSC,并通过诱导小鼠的长期抗肿瘤免疫预防术后胶质瘤复发。 在原位患者源性胶质母细胞瘤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与纳米载体-水凝胶超结构和CD47抗体的...
2022年,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引起了轰动,一例21岁H3K27M突变的弥漫性内在桥脑胶质瘤(DIPG)患者,在入组时表现出临床和影像学进展的早期迹象,伴有左侧第六神经麻痹、左侧面部无力、左侧面部感觉减退、牙关紧闭、张口困难,限制了大口食物的咀嚼,右下肢感觉丧失,步态宽大,无法串联行走。入组接受iv GD2...
观点摘要-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教授林庆堂: 2017年,我们在国内外相对比较早,就开展了CAR-T的临床研究。经过对30多例病人的治疗跟随访,治疗的整体安全性比较高,,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现在我们也做了些改进,比如在CAR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