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 [71],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1] [133-134] [136] 宣统二年(191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学习农科,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140]师从哲学家约...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胡适先生于1919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开山之作。该书不仅标志着胡适在哲学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学术视野,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先生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他摒...
说胡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博学的大师,应该没人反对吧?梁启超曾这样评价过胡适:“胡适之先生,学问是博大的,识见是精到的,态度是温良的,气度是弘毅的。”胡适自己则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当湖南师范大学官微将胡适先生的教育箴言“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推上热搜时,一场关于历史真相的争论就此开始。我站在舆论的漩涡中,看着那些人将胡适贬为“战犯”“汉奸”,仿佛看见先生当年面对非议时的身影。胡适先生对教育的定义,本质上是一场“...
今天12月17日是胡适先生诞辰132周年纪念日。在此遥纪先生。胡适,这个在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学术、宗教、哲学和政治等方面的中心人物,深深的影响了近代中国40年,50年代胡适被集中火力批判,随后归于沉寂30年。但在“革命”风行了半个世纪后,进入80年代,“革命”被“改革”悄然取代,胡适思想又开始回归。即使放在...
胡适先生的“五鬼闹中华”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分析,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警示。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等五个“鬼”的困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通过教育、制度改革、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驱散这些“鬼”,为国家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在这个快速变化...
二、胡适先生与诺贝尔奖的擦肩而过 尽管胡适先生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他却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诺贝尔奖评选机制的特殊性,也与胡适先生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有关。1. 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相对复杂且严格。它要求候选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并得到国际社会的...
胡适先生英、中文信札、电文一组 The letters and telegrams from Hu Shih 雷强(国家图书馆 副研究馆员) 内容提要:本文以法、美两国所藏汉学家、中国现代人物档案为基础,汇集、整理胡适先生自1926年至1962年间的英文、中文信札和电文22件,对学术界进一步了解其...
我送诸君八个字,这是与朱子同时的哲学家、文学家,作《东莱博议》的吕祖谦先生说的:“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我以老大哥的资格把这八个大字,送给诸位。 (节选自胡适1946年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原载于《浙江日报》1946年11月1日至3日) 征稿 ...
1、 唐德刚(美籍华裔学者、胡适先生的学生):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 先生的学生唐德认为,与胡适处于同一层次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100人,“而适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后的一位,却不是最低的一位。”唐德刚认为胡适是“九项全能”的 学人,是一个全才。这九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