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先生解读第148条独具慧眼,后世对该条的注解,多以附会小柴胡汤作解,如《医宗金鉴》谓:“少阳表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变法也”;柯韵伯谓:“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瓜蒌根……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亦有人认为:“此为阳微结以下,至非少阴也,理论牵强,文气拙劣,必...
我们的先辈们从临床应用方证上进行了长期探讨: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这是人们的共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变化而来,多数注家亦成共识,该方证的病位仍与小柴胡汤一样属半表半里,那么怎样判定六经所属,这需要大家考证原文、总结历代注家经验,反复探讨来认识。不少先辈进行了探讨...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当归10g,川芎10g,生姜10g,苍术10g,茯苓10g,泽泻15g,炙甘草9g。 结果:上药服6剂食纳好转,他症如前,继服6剂头晕好转,未发癫痫,又服1周力气增加。仍宗原方稍增损,服1个月未见...
综合分析:此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处方: 柴胡12g,黄芩l0g,天花粉12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桂枝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苍术12g,泽泻l0g,茯苓12g,炙甘草6g,7 剂。 问:当归芍药散是治疗腹痛的,本例未见腹痛亦可用? 答;厥阴...
我个人认为,这些方剂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还是有区别的。像附子泻心汤靶点局限在脾胃,大青龙汤靶点在肺部,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同,我认为是六经皆入。正是因为六经皆入,所以我们临床应用起来非常好用,非常灵活。柴胡桂枝干姜汤很多学者认识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是少阳病的方子,有人认为是厥阴病的方子,那么我们现在先不看他...
虽有心烦147但已不是心烦喜呕96呕不止103本方的微结147既不似大陷胸汤证的按之石硬135亦不及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103而只是心下微有结滞难受感而已 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 柴胡 四钱 桂枝 三钱 干姜 二钱 瓜蒌根 四钱 黄芩 三钱 牡蛎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 1.伤寒五六日...
20,第20讲 柴胡桂枝干姜汤 184 2024-11 2 19,第19讲 厥阴病的病机与治法 126 2024-11 3 18,第18讲 厥阴病的本质是半表半里的阴证 147 2024-11 4 17,第17讲 少阳病的针刺治疗 148 2024-11 5 16,第16讲 少阳病相关条文 124 2024-11
《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匱要略》原文: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就这么二个简短的条文,到底能怎么用呢?要学习好经方运用,就必須理解伤寒论的...
5、厥阴太阴合病一一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由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 14、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由,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方三:“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
证属厥阴病上热下寒,并血虚水盛,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适应证: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桂枝15g,干姜6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泽泻15g,苍术15g,茯苓12g。服药7剂,自感头晕、乏力、心悸好转,心房纤颤发作减少,继续加减服用2个月,未再发心房纤颤,随访2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