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我知道了,大家都往高处走,只有水往低处走,大家都在容易的地方,水独自在困难的地方,大家都是洁净的地方,只有水在污秽的地方,它所在的地方,都是大家不喜欢待的地方,所以,谁能和他争抢呢? 老子:与世无争,所以谁也不能和它争。这就是水德。 水无处不在,道无处不在,水不曾失败。 空而静,适合为...
孔子:“丘惭愧,一无所成.老子:“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孔子:“可丘毕竟不能像葫芦一样挂在门楣上无用于世.老子:“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道无形,不限于世间万物,而我的...
第一次对话孔子生活的年代,礼乐制度基本崩塌。他对此非常痛心,但也无法改变现状。后来听说国都城内的史官老子博学,孔子便起身前往洛阳向老子问礼。一见到老子,孔子便开始诉说他对当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不满。老子只是耐心地聆听,笑而不语。到了黄河边时,他指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对孔子说了一番话。老子问:“...
这次对话不仅在思想上的碰撞中产生了火花,更在对方的观点中吸取了养分。孔子从老子那里学到了要顺应道的规律,要摒弃功名利禄的追求,而老子也从孔子那里学到了仁义礼智的实践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对话和交流,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融合和影响,为后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他们的思想和观...
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老子辞官回到故乡苦县曲仁里。 这次会见,两人谈到了仁义,但老子并没有认同孔子所言的仁义。 在老子看来,这扰乱了人的本性,人应该顺应自然。 老子说: “人出生在世界上是—种自然现象,因此人的行为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你看,天地按自然规律运...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老子和孔子是两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老子和孔子的七段对话,每一段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懂一段,受用终生! 1. 关于道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 ...
历史上他们两人相遇被称为人与天的对话,人代表着人道,天代表着天道。孔子就代表人道,老子代表天道。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小老子20岁。他一生先后3次拜见老子,从他们的四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讲求的是人道,一个讲求的是天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相遇...
第一段对话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 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不过,像老子一样,孔子当时也没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二、老子与孔子的对话 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前去拜访老子,向他咨询“礼乐”问题。当时,整体社会礼义废弛,战乱不断,正是所谓“礼崩乐坏”的历史时期,孔子希望以礼乐教化使社会恢复秩序。对于孔子的请教,老子回答道: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
第四段对话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 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