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认为霍夫斯塔特所写的反智主义,被善于反思的美国人所解决了。美国人在“斯普特尼克时刻”之后被苏联的科技进步所刺激,痛定思痛,意识到要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从而解决了反智主义。只要美国人再次反思,当代的反智主义也会被解决的。然而这种想法的问题就在于,如果反智主义曾经在冷战时期被解决...
受右翼反智政客煽动的反智主义则具有极端性的特点。在反智话语动员下,激进右翼保守主义兴起并成为当前美国极端政治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受反智政客煽动的反智主义者尝试突破现有民主法律框架直接表达政治诉求:因特朗普等反智政客煽动而生的民粹主义者反建制色彩浓厚,甚至采用暴力冲击国会等极端方式表达诉求与不满。...
在美国社会中,反智主义并非一种个别现象,而是根植于其历史文化中的普遍存在。它并非简单地反对智力本身,而是对思想生活、知识分子以及代表理性思维的人抱有的怨恨和不信任。作者通过对美国历史的细致梳理,剖析了反智主义的宗教根源、政治推力、社会文化土壤和教育体系因素。本书从四个维度展开论述:宗教上,福音运动...
反智主义,是可以做多重解说的一个概念。如在后起的余英时那里,就将反智在理论上与反智性和反理性相联系,在实际生活中将之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相贯通。取决于这一概念的多种解释可能,霍夫施塔特首先着力限定这一概念的特殊含义。他指出,比美国历史还悠久的反智,在态度上表现为一种矛盾性的不喜欢智识和知识分子,...
从历史中我们看见,反智主义持续性存在的原因其实也并不简单,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潭旋涡,以教育为例,许多人认为公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真的有效,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美国的教育体系常常被批判为对“有用公民”的过度追求,忽视了知识的价值,这种“实用”的教育理念...
出版于1963年的《美国的反智主义》,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作者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书中定义了“反智主义”,虽然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美国政治和智识生活,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一系列的社会现实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在美国社会存在着。最近,这本经典...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的英文版最初于1963年出版。2021年在刚刚进入公版期之后,包括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理想国、后浪、汉唐阳光等国内五家出版社或图书出版公司相继推出了中译本。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而国内发行的中译本书名并不一致,至少有《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一些观点认为,美国人的“反智主义”与他们的母语教育有关。相比之下,英语在表达数学等理科公式时可能更加精确,而中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显得模糊。这主要是因为英语需要大量单词来表达各种概念,而汉语则相对简洁。中国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后,通常可以自由阅读中文书籍,但要在英语中达到相似水平需要掌握数十万的单词。此外...
其实,反智主义在美国流行已久,且有着明显的美国特性。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眼下美国有一个“反智政府”在推波助澜。蔑视科学的“反智主义政府”“44%的美国共和党人相信一个据说源自脸书的说法——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打算通过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将一种用于追踪的数字身份芯片植入人们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