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维摩诘经变图》则是将这些深奥的哲理以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敦煌的画师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经文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化,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现存的30多幅壁画中,103窟与220窟的构图尤为独特,左侧是维摩诘,右侧则是他的听众,隔着门扇对坐论道,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艺术风格:超...
与壁画和绢画相比,画在纸上的CH.0054+MA6277《维摩诘经变》展示了它的特色: 首先在画面格局上,壁画中的所有唐代《维摩诘经变》的“文殊问疾”及下面为汉族帝王并群臣听法图绘于左边,“维摩示疾”中的维摩坐榻及各国王子均绘于右边;而本画上的文殊与汉族帝王并群臣均列于右边,维摩坐榻及及以吐蕃赞普为首的各...
【藏经洞珍品·维摩诘】纸本彩画维摩诘经变(Vimalakirti),编号MA6277,约9世纪。画面尺寸为70 x 33.8厘米, 维摩诘坐榻下为各国王子听法图。各国王子队伍中,为首者为吐蕃赞普并侍从,证明该画绘制于吐蕃治理敦煌时期。 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
【说图解画 | 维摩诘经变】图为莫高窟第9窟北壁的《维摩诘经变》,《维摩诘经》是印度大乘佛教早期主要经典之一。约在公元一至二世纪成书,内空主要是通过维摩诘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述大乘般若(智慧)性空思想。经中以方便说法方式,巧妙地表现般若,使大乘日趋世俗化。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主要是根据...
《维摩诘经变》是莫高窟中较重要的经变图,现在保存下来的有30多壁,都是根据《维摩诘经》而画的,其中103窟与220窟的《维摩诘经》皆采取分别画于左右两侧,两人隔门对坐论道的构图,具有时代性意义。 敦煌壁画,构图设色都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装饰壁画。
这铺通壁的《维摩诘经变》共画八品,均匀对称。与此洞窟形式相同,艺术成就相比美的还有第335、 第159窟和晚唐的第九窟中的《维摩诸经变》。 画师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熟的绘画技巧,把本来是子虚乌有的佛国世界描绘得生意盎然,充满了人间欢乐气息。如果说《维摩诘经变》受到朝野僧俗的喜爱,受到善男信女喜爱,是因为...
由于唐代的维摩诘经变品数日益增多,画面越来越大,西壁佛龛两侧那点狭窄壁面逐渐容纳不下,于是把维摩诘经变画到龛内南北两壁,有的龛顶也是。属于这种形式的有:68、242、334、341、342等窟,以334窟最好。第三种形式。是以窟门为界,把“维摩示疾”与“文殊来问”分别画在东壁南北两侧,如220、103两窟。
莫高窟220窟的维摩诘经变绘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采用了以窟门为界,把“维摩示疾”与“文殊来问”画在窟门两侧,隔门对坐论道的布局形式。 窟门南侧以很大的空间,表现《方便品》中的维摩示疾。下部画国王、大臣及诸王子问疾的情况。图中的人物实际上是来唐朝贡的番王,有些似阎立本(一说梁元帝萧绎)画的...
在敦煌壁画中最重要的莫高窟第103窟中,有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壁画,叫做《维摩诘经变》。这幅壁画相传为“画圣”吴道子所作,画中人物个性鲜明,衣褶生动,线条流畅中带有张力,属于吴道子一派的画风。线描艺术在《维摩诘经变》中运用的出神入化,画中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每个人物都表情丰富。“维摩诘”是神话故事中的...
敦煌壁画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维摩诘经变画作为佛教表现题材的常见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时期各国王子礼佛、听经的场景。这些人物所穿的服饰,尤其是首服,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个重要的象征性符号。一、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概述 在敦煌地区,维摩诘经变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