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麻黄.升麻剂量最大,用以宣发陷下阳郁之邪;黄芩.石膏清肺胃之邪热;桂枝.干姜通阳温中以祛寒;当归.芍药养血和阴;知母.天冬.萎蕤滋阳降火以和阳;甘草.茯苓.白术不仅能健脾益气而止泄利,且能安胃和中而交通上下。本案患者素来便溏,不敢食凉,乃脾寒一贯,外感风寒后,宜温中解表,或可用桂枝人参汤。遗憾的是...
笔者临床体会到桂枝生姜枳实汤的方证为:心脏如有绳子系着,或心有悬空感。本案患者怕冷便溏,下肢乏力,舌淡苔黄腻,脉弦细滑是因寒饮固着,阻滞气机,并向上冲逆,即有心悸、心悬空之证,符合桂枝生姜枳实汤方证。患者心悬空症状与心悸同时加重,关系紧密,但因心悸亢进,缠绵日久,以致将此症状忽略不提。临床胸痹诸证常与...
康某,黄师之师姐,年已70,犹研究经方不辍。素有糖尿病、颈椎病、骨质疏松、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史。今年3月起,每夜出现发作性的单侧小腿至足趾部位挛急疼痛,夜间为甚,每夜发作一两次,每次持续3至5分钟,痛甚无法入眠。曾服葛根汤及改善骨质疏松药物可缓解。近日发作又频,挛急延及双侧腓肠肌,每夜发作两三次,服...
前医见支气管肺炎不审证求因以炎套热不知炎症寒热皆能致之之理便以肺炎为肺热径投辛凉宣泄清热化痰之麻杏甘石汤加味乃致脾阳损伤痰泛更甚气道闭塞咳嗽加重 经方误案启示录—苓桂术甘汤证误辨为麻杏甘石汤证! 【医案】杨某,男,16个月。1个月前患咳嗽发热,经服退热片、抗生素、清开灵口服液等,热退咳减,...
经方误案启示录—附子汤证误辨 经方误案启示录—附子汤证误辨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志龙 【医案】王某,男,56岁,1987年4月6日初诊。先恶寒发热,继则小便突然不通,点滴全无,少腹拘紧急迫,欲尿不出,少腹如吹,48小时未见滴沥,导尿2000ml,之后少腹隆满亦无尿意。面色苍白,身体壮实,声音粗亢,喜热饮,纳好,...
《经方误案得失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者:经方误案得失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陈日含 著,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9787513288026。
经方误案启示录—抵当汤证误辨为大黄蛰虫丸证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志龙 【曹颖甫医案】 余尝治一周姓少女,住小南门,年约十八九岁,经事3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痨初起。因嘱其吞服大黄蛰虫丸,每服9g,日3次,尽月可愈。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瘥矣。越三月,忽一中年妇女挟一女子来请医。
须用五苓散温阳化气,上利咽喉,下通小便,水化津布则病自愈。 【启示】 水蓄于下,气不布津,使津凝不滋,可致上焦津亏不润,故五苓散证中有消渴一症,此非真津亏损,而是津凝不得均匀布散所为,本案失音病机正因如此,故治重在化气布津,而忌滋润,临证尤须注意。
经方误案启示录—吴茱萸汤治疗胃寒呕吐药物替代不妥 【赵明锐医案】杨XX,男,42岁。偶尔食不适时即呕吐,吐出未经消化之食物及夹杂不少粘沫,吐出量并不多,为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此延续了将近十年。 近一年多以来病情加重,发展为每日饭后隔一至二小时,即频频呕吐不休,天气寒冷时尤其严重。曾用过不少止呕和胃...
经方误案启示录—营卫失和发热误辨为阴虚发热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志龙 【刘渡舟医案】李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1年余,每天发作2-3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0余剂罔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