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经脉有病,可出现瘀血,硬结、压痛等结聚现象,索而刺之,可通调经气。因其直刺大经,又是依经络取穴的方法,故称为“经刺”。 临床应用 经刺主要是在患病本经取穴,治疗经络之间结聚不通病证,如疼痛、硬节、瘀血、瘙痒等证。取穴时常随病之所在,如腕痛取阳池、外关;胃...
全经针刺法是一种中医针刺疗法,是根据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针刺全身多条经络上的穴位,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在全经针刺法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经络状况,选择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针刺。这种针刺法强调的是对全身经络的整体调节,而不仅是针对局部病症的治疗。通过...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李氏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
从手太阴井穴少商开始依次取手阳明商阳穴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敦刺完十二经 卫生宝鉴之大接经刺法 大接经之理,可追溯于《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
(6)在刺脉调气,阴阳之前,勿忘循病经查之结筋与结络并解之。临床使用刺脉动之法,需和阴阳出人升降相结合。通过人迎脉口比较、气口九道脉、五行脉法、寸口脉全息定位法、扁鹊阴阳脉法等综合诊断,如此可以快速判断病在何经,可以针对性寻找异常搏动点。
十二经脉刺法秘密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补泄也有先后,不管阴阳哪经失调,都是先用补法,再用泄法,如果顺序错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可能平时的用针无效由此而来. 治疗实邪当用泻针法治疗,调治之后静息片刻,(约10分钟左右)应复查其“盛坚脉波”、如有...
循经叩刺是沿着经络路线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任脉、督脉和膀胱经。任脉循行千身体之前,对全身阴经脉气有总摄、总任的作用;督脉能调节一身之阳气;而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皆分布在背腰部的膀胱经,所以其治疗范围颇广。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的经络,因原穴、络穴、郗穴、五输穴多分布在肘膝以下,故可用此法...
通过解析《天回医简》中砭治痈疽的法则,我们可以管窥西汉时期的砭石之法。以此比对相关传世医经刺法理念,亦可以发现,出土医学文献中的砭石之法与传世医经中记载的针灸理论存在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从理念上而言,石神、石血、石脓作为上古时期治疗痈疽病的3个不同阶段的治法,强调了治未病“必已”之法“石神”的...
岐伯进一步解释道:“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需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荣。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
中医认为腰痛多由气血瘀滞经脉不通造成的,经刺作为此病症的适宜针法,能够疏通腰背部经脉,调和气血,祛瘀生新、解痉止痛等,以达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目的。 通过对上述患者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由此可见,经刺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可观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