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12.对这首宋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句,是说色彩缤纷的鲜花已经凋谢,芳草也不再幽香,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春天已经远去。 B. 第二句,诗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愤懑不平,但此时并非无风景可赏,夏天的池塘正吸引着他的目光。 C....
再结合“始宜携杖向池塘”的句意:此时最适宜拄着手杖去池塘观景;可知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携杖行走,表明年岁已高,青春风华旋成往事;从而推出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而作者欣赏的绿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生命的活力,是叶的本质美。再结合“看花应不如看叶,...
答案: (1)C (2)示例1:平凡如叶的生命更为长久. 示例2:充满活力的事物更加长久.(意思相近即可,不拘泥句式语言) 译文: 色彩缤纷的鲜花已经凋谢,芳草也不再幽香.此时并非无风景可赏,夏天的池塘正吸引着他的目光.看花不如看叶.尽管艳丽花朵吸引人们,但是绿叶更值得我们去尽情欣赏.池塘花木枝叶茂盛,高低错落,疏...
是如何表现的? 答: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
“始宜携杖向池塘”,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携杖行走,表明诗人年岁已高,青春风华已成往事。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眼前别有一种境界,胸中别有一番滋味。“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这两句诗充满了禅机哲理,言近旨...
《看叶·红紫飘零草不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与之。其全文如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释】 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翻译】 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携杖行走,年...
(1)“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 (2)“看花应不如看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答: 2【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
注释: 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译文: 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 携杖行走,年岁已高,青春风华旋成往事。 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眼前别有一种境界,胸中别有一番滋味。 枝叶纷披,茂盛而疏密有致、意味深长。结果...
2.《下第西归》的诗句借“和氏璧”得不到君王认可这一典故,抒发了作者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慨的思想感情;《看叶》写诗人在红紫飘零后携杖独行,到池塘边欣赏“绿影扶疏”的韵味,这是诗人对自己失意人生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超脱。 试题分析:1.本题要理解题目中的语句“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联系说明看问题不要...
二、阅读(43分)(一)诗歌阅读(4分)看叶①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累举不第归隐之后晚年的作品。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诗歌首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色彩来指代鲜花,“红紫”其实指的是花。 B.“始宜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