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军团的绝境:从北上抗日到血色怀玉山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粟裕任参谋长。这支承载着“北上抗日”使命的队伍,却在战略失误中陷入绝境。谭家桥一战成为转折点。面对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军团长刘畴西坚持让战斗力较弱的二十师担任主攻...
而且,刘畴西还在莫斯科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回国后更是在红一军团担任过师长,资历、实力、打仗的强硬作风,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正因为刘畴西的能力和地位,在红10军团组建以后,才由他担任军团长又兼任20师师长,与方志敏同志一样,都是危急关头深受组织信任的人物。红10军团北上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围...
1935年,红十军团在怀玉山陷入大量敌军的包围之中。粟裕当时刚刚调任红十军团担任参谋长不久,便在这次突围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与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刘英一起率领部队突围。这支部队是红十军团的先头部队,总兵力只有八百余人,突围时还护卫着300多名红军伤员。突围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粟裕此次突围千难万难,却还...
1935年1月29日,红十军团主力被灭,各级首长陆续被俘,饮恨怀玉山。与此同时,有少部分战士顺利突围,而这一批幸存的人员,是由粟裕将军带领的,共计800多人。多年后,他再回忆起红十军团的覆灭时,心中仍十分遗憾、心痛,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红十军团的生命十分短暂,仅维持了2个多月,其中牺牲了许多...
同时,中央军区决定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组成军政委员会,指挥红十军团。这种将擅长游击战的红十军和地方部队集中为大兵团的做法,在战略上显得不合时宜,为后来的全军覆没埋下了隐患。12月10日,红十军团下属的红二十师、红二十一师与红十九师在黄山东南的汤口地区顺利集结,随即展开了谭家桥战斗,...
在1935年1月29日那一天,红十军团的主力部队遭到了重创,几乎全军覆没。紧接着,军团里的各级领导也相继被敌人俘虏,他们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甘,只能在怀玉山上默默承受这份沉重的失败。当时,也有一小股英勇的战士们成功突破重围,他们是由经验丰富的粟裕将军亲自率领的,总计有八百多名勇士得以幸存。多年过去,每当...
1935年1月29日,怀玉山地区发生重大军事事件,红十军团主力部队遭遇歼灭性打击。在这场战役中,该军团各级指挥人员相继落入敌军之手,最终在此地蒙受重大损失。在突围行动中,粟裕将军率领一支800余人的部队成功突破敌军包围。这支为数不多的突围队伍,成为此次战斗中幸存的精锐力量。作为此次突围行动的指挥官,粟裕将军...
1935年1月,由方志敏、刘畴西等指挥的红十军团在进军皖南途中,在江西怀玉山一带遭蒋军优势兵力包围,经多方转战,最后只有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指挥的800余人的先头部队突破蒋军封锁线,回到位于德兴、横峰两地交界的闽浙赣苏区,并将部队护送的300多名红军伤员交给军区医院三分院临时医务所照顾。这时军区收...
1938年5月,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受中共东南分局的派遣,赴赣东北弋阳境内的磨盘山, 通知活动在这一带的红军游击大队负责人杨文翰,将游击队带下山接受改编为,随后开赴抗日前线。关英是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曾参加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31年任皖浙赣省委书记,也是红十军团的领导人之一。在与方志敏共事的...
在1935年怀玉山战役中,红十军团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幸存下来的部队在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的指挥下,撤退至磨盘山,继续开展游击战。杨文翰,时任苏区葛源区委书记,也加入了这支由方志敏旧部组成的游击队。这支队伍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成为当时红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初,关英面临严峻考验。尽管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