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CD3000,封闭耳机中的万年老二 说到CD3000就不得不提 SONY 于1988年发布的旗舰耳机MDR-R10,其振膜运用了生物工艺学的前沿技术。以下是百度上的介绍: “一种叫做asetbactar的细菌在吃了糖类后会产生非常细的纤维素(cellulose)。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花上大约2天的时间,将这种生物纤维培养至2mm的厚度。然后使其...
索尼上世纪90年代初的MDR-CD3000与本世纪初的MDR-SA5000,CD3000与SA5000对比,感觉还是CD3000更自然润泽。其实不对比的话,SA5000也还行,但一对比,还是会察觉后者的某种僵硬和诡异,区别好明显。CD3000应该也是投野耕治参与设计的作品。初听很像是在听目前一些解析很高的小耳塞,很不像是在听大耳机。久了,会觉得特...
第一个耳机是mdr-cd999 1988年初发售的mdr cd999,单元编号050f010,这是索尼发布的50mm现代耳机,尽管早期的dr-m5,m7,z5,z6,z7也都是50mm单元,但严格来说dr系列属于60与70年代的设计风格,单元架构也是老架构,而且由于那时民用磁铁性能不过关,导致存在声音动态与能量普遍不足的情况,并不是让索尼动圈耳机发扬光...
单说“素质”而言~MDR-CD3000 这等老物会弱于 MDR-Z7 但论“听感”~MDR-CD3000 比 MDR-Z7 更易讨好用户!PS:就个人主观认为~MDR-CD3000 定价会高于 MDR-Z7
没有卖的了。因为索尼在1991年首次发布MDR-CD3000耳机,据说至2002年正式停产。MDR-CD3000耳机大体外观与R10接近,这主要表现在耳机的尺寸、耳垫的厚度与样式、佩戴头架的大体尺寸、耳机腔体的尺寸、扬声器位置等等。CD3000耳机最重要的扬声器部分和振膜部分,仍然是索尼当年的生物纤维技术,根据网上流传的...
SONY索尼老机MDRSONY索尼老机MDR SONY MDR-CD3000 耳机 SONY D-303 CD D-303 左面那个插口是插什么的?插红外线接收头(传感器)的,配合遥控器进行遥控操作(保护主机按键,消除串键等),二者都要单独购买且价值不菲(一共要好几百RMB)。 SONY MDR-CD3000耳机找到了一个好搭档——SONY D-303随身CD。二者都是90...
顶级:MDR-R10、Qualia 010(定制奢侈品) 第一梯队:MDR-CD3000、MDR-CD1000、MDR-CD1700、MDR-SA5000 第二梯队:MDR-CD2000、MDR-CD950、MDR-F1(IF8000)、MDR-SA3000、MDR-Z900/V900(非监听耳机) 第三梯队:MDR-CD850/750、MDR-CD770、MDR-CD780、MDR-Z700DJ、MDR-V606 第四梯队(普通选择):MDR-CD580...
索尼MDR-CD3000: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和一代传奇R10一样,也采用了生物振膜,是投野耕治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2022-2023年仍能买到的索尼上古耳机。 由于好奇它和SA5000到底谁更好,于是一咬牙,剁了一个过来。批次什么的,我并不在意,专门搞了银色插头版,成色很不错。 CD3000的声音很特别,初听(基于便携设...
同年,拥有5-100kHz的极致频响范围的MDR-SA5000,舒适的佩带,也让世人再次了解到索尼工业设计的极致。 索尼中国20 意见领袖 14 时间终于到了2年前,索尼的首款Hi-Res旗舰产品MDR-Z7推出,集当时索尼在音质,外观以及佩戴之大成,形似R10与CD3000的外观,经过特殊喷漆工艺的金属腔体,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3D剪裁耳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