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清和帖》:又称《致窦先生尺牍》,纵28.3厘米,横38.5厘米。此作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是米芾早期书法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法发展到了宋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就是“苏黄米蔡”四大家了。其中,苏轼的书法被推为首位。但后来有一些人则认为,屈居第三的米芾应排在首位。比如明代的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里就曾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而对于这个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不少书法爱好者也提出了自己...
遂告落空.此时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锺山,米芾以诗文贽见.介甫於人向少称许,然於米氏诗文却颇赏识,并与之共论书法,米芾於观赏王荆公书法後,鉴别出其所受堂代书家杨凝式之影响,王大为叹服,谓「无人知之」.此时米芾年仅三十三,然其惊人之鉴赏能力,业已显现.另米芾死後,其「墓志铭」之作者蔡肇,亦於此时相识,盖蔡...
但是,学习赵体字的难处不在于得其形,而在于得其神,我们可以临摹得非常像,但那种妍美潇洒的气韵无法模仿,而失去了这种气韵,作品就俗了。学界认为,米芾书法生涯前期的字是最适合初学者的。首先,40岁之前的米芾,始终不离魏晋唐宋法度,他转益多师,取百家精华,从二王虞褚欧李颜柳入手,形神皆得,而且还不...
米芾31岁的绝美行书,全卷长达12米,乾隆评价它“无出此右者”!一件能称得上“神品”的书法,需要同时满足许多条件,比如笔法丰富多变,气韵生动自然,还要有个性,不能过于拘囿成法。因此,即使是水平再高的书法家,一生也不见得能写出几件“神品”。在学界看来,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这几位的作品水平...
米芾有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当中极品真迹,此作在书法界也仅在小众范围内流传,虽然没有《苕溪诗帖》以及《蜀素帖》等诸多作品的名气大,但用笔手法以及艺术气格却犹有过之。世称“米书第一品”。此作乃是米芾45岁所写的极品,也是米芾生平少有的“狂书力作”,独步书林900年,世称“米书第一品”,宋徽宗与...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别号海岳外史,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他们共同推动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和变革。米芾的书法艺术主要体现在他对行书和草书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上。在行书方面,米芾被尊为其中的大师。他的行书作品,如《中秋帖》等,充分展示...
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 《研山铭》是米芾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书,与《兰亭集序》并列。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02年12月7日,《研山铭》在观复博物馆以2999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后进入故宫博物院收藏。藏品的特点和特色: 《研山铭》的书法风格雄快沉稳,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展现...
而山谷”高提笔”则便于行草书线条的灵动,黄庭坚“长枪大戟”般的书法线条要求挥洒范围大,而高提笔的挥运范围恰是最大的,故特适合之。高提笔若不做到指实,很难将力送到笔尖,故黄倡指实。 苏轼《获见帖 》,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用笔比较 用笔包括运笔,...
这个人就是米芾,从书法的技法程度来看,米芾是宋代唯一一个能够超唐入晋的书法家,这并不是说他的书法格调,而是指的他的书法技法。大才子苏东坡也有过这样的论述:米书超逸入神。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意思是说米芾的技法能够通神,并且五体皆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