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君臣上第三十简朝 管子 佚名 著 大 中 小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
《管子》·君臣上第三十管子 春秋齐 著 大 中 小 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則受令者疑。權度不一,則修義者惑。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於國家,加之於百姓,而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也。
君臣上出处:管子 原文: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先王畏民。操名从人,无不强也;操名去人,无不弱也...
管子君臣上文言文翻译 君臣之际,义之极也。君为臣纲,臣为君敬。君以礼制,臣以忠顺。君以法度,臣以敬顺。君以仁德,臣以忠诚。君以信义,臣以敬诚。君以智慧,臣以勤敏。君以仁爱,臣以孝顺。君以威严,臣以敬畏。故君臣之际,以义为纽带,以礼为规范,以法为准则,以德为根本,以信为桥梁,以智为...
《管子·君臣》是我国古代经典《管子》中的一篇文章,收录于第三十篇,讲述了君主与臣子的职责和道义。作为君主,应遵循统御之道,不干预臣子职责内的事务,明君则能以道治国,赏罚分明,使上下同心。臣子则需处理好职责中的事务,忠诚执行命令,上下职责分明,共同维护国家的秩序和稳定。文章强调了君臣之间...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任法》 【译文】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说:“君主、臣下、上级、下级都自觉遵守法律,这就叫大治。” (编辑:岳希磊 ;编审:姜健) (《齐文化》公众号2019年第224期) (《齐文化》公众号内容,...
13:17 20201218星期五读,管子——轻重乙第八十一 2020-12-18 20:29 20201217星期四读,管子---轻重甲第八十 2020-12-17 02:47 20201216星期三读,管子——国准第七十九 2020-12-17 13:09 20201215星期二读,管子——揆度第七十八 2020-12-15 08:09 20201214星期一读,管子——地数第七十七 2020-12-14 11...
《管子》君臣上第三十君臣上第三十 是故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逾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朝有定度衡仪,以尊主位,衣服緷絻,尽有法度,则君体法而立矣。君据法而出令,有司奉命而行事,百姓顺上而成俗,著久而为常,犯俗离教者,众共奸之,则为上者佚矣。
在《管子•宙合》中,有一段话特别值得深思:“左操五音,右执五味。”这句话不仅仅是描述音乐和美食的,它实际上揭示了君臣之间的分工和职责。🎶 君主的职责 君主负责发布政令,这就像“左操五音”。五音虽然各有不同,但能和谐共存,这象征着君主发出的命令是公正无私的,能够顺应民意,使国家秩序井然。君主没有...
读罢此文,令人深思君臣之道,非仅是权力的分配,更是一种治国安邦的智慧。管子所言之“君臣”,非单指君主与臣子,实则是一国之理政法则,是治国之纲领。 管子曰:“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此言之意,乃在于强调君臣各司其职,不可越俎代庖。君主若事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