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看完夏朝471年历史的荣辱兴衰和17位夏后传承。 1.2万 2 44:49 App 【纪录片】改变明天的使用说明书 12 头发的使用说明书 17万 454 11:15 App 日本表弟刚出中国机场就震惊了... 5525 43 3:56 App 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594 -- 2:00 App 易中天:牺牲个人利益满足整体利益都是扯淡的 6568 19...
2015年,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入藏了一批竹简,专家经过鉴定和样品年代检测,确认其为战国早中期竹简,问世时间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刚拿到这批竹简的时候,它们就像黑乎乎的一团泥,但是从可辨认的文字来看,我们觉得这批竹简可能记录着重要的历史。”参与研究的黄德宽教授回忆...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9月22日,安徽大学发布新书《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公布了简本《诗经》的初步整理研究成果。 安徽大学战国楚简《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量最多的古本,同时也是未经后代改动过的较原始本子,与以往所见的本子既有诸多不同,也有较多契合。 学界一致认为“安大简”是继“郭店简...
最近,我在安徽大学发现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上面记载的正是我们熟悉的《诗经》。这批竹简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诗经》文本,其历史价值无可估量。这批竹简共有93片,记录了六国国风,包括58篇作品,如《关雎》、《周南》、《甘南》和《驺虞》等。这些竹简的出土,对于研究经学史、文学史和语言学都具有重大意义。每一...
海昏侯墓发现的《诗经》竹简有1200余枚,但多已残断,几无完简。简文内容分为篇目与诗文。简文可见“颂卌(xì)扁(篇)”“大雅卅(sà)一扁(篇)”“国百六十扁(篇)”。据此推算《小雅》应为74篇,与今本《毛诗》篇数一致。《雅》《颂》的分组为十篇一组,也与今本一致。(附图文字为“诗三百五扁(篇)...
经过专家研究,安徽大学馆藏的竹简上“窈窕”甲骨文写作“要翟”,读为“腰嬥”,意思是腰好,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同样出现歧义的还有《诗经》中另一名作《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意为昆虫蝼蛄。
据湖北省2015年度田野考古交流汇报会,考古工作者从荆州郢城遗址南郊的战国楚墓中清理出400余枚竹简,其中《诗经·邶风》《尚书·吕刑》均为首次在楚墓中出土发现。 (竹简为战国至魏晋时代主要的书写材料) 该考古项目领队田勇介绍,这批竹简出土...
经过几年的整理,2019年发布了第一批成果,其中有与《诗经》相关的竹简近百枚。经碳14测年等技术鉴定,安大简大约埋藏于公元前350左右,大约是战国中期,如果考虑到此简版本《诗经》的流传,有人称之为战国早中期,似乎也勉强说的过去。这大概是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诗经》版本,其中有不少和今本《诗经》相异的文字...
【诗经-國風】采用景物的高低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异,是一种基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3 【邶風-简兮】引发的思考 a 商代仍旧属于母系文明 朝哥,商代的京都,竹简记载母系社会,女性地位极高。这点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同,很值得研究,很重要的考古价值。
自2015年竹简入藏以来,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在黄德宽、李家浩、徐在国教授的带领下投入竹简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历经四年,终于将安大简第一辑《诗经》奉献给学界和社会。 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一期研究成果《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据悉,安大战国楚简《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