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乐安生于苏格兰,隶属于英国内地会。 光绪十年(1884年),来六安传教。 光绪二十年,在县城老衙门台南建立“内地会六安福音堂”,之后任职于山西大学堂译书院。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帝赏山西大学堂译书院译员窦乐安游学毕业进士。 光绪三十四年,由窦乐安主持,黄鼎、张在新、郭凤翰共同译述,许家惺校订并作序的《世界名人...
答案肯定是有 那它在哪 窦乐安旧居近多伦路口。窦乐安(1865年一1941年)原名John Litt Darroch,苏格兰人。钢铁工人出身,是内地会传教士。1887年来华到山西传教。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任山西大学设在上海的译书院院长。光绪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曾授予“进士”称号。1911年至1920年,窦乐安在越界筑窦乐安路的同时...
窦乐安雕像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119号夕拾钟楼正东方向30米处。这是一座纪念窦乐安先生的雕像,他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对上海乃至中国的近代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窦乐安雕像矗立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的标志,也是上海市民心中的一块瑰宝。雕像以窦乐安先生的形象为...
上海多伦路(窦乐安路) 宝莲灯Joey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20世纪初,为宝山县*荒芜冷僻小河浜。1912年筑路,理论上属于华界,但却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产物。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在虹口象征性买地,看中此处中、日、美三不管地带,且靠近淞沪铁路*,交通便捷,于是填河筑路。 窦乐安(1865-1941...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窦乐安路# 一位英国传教士命名窦乐安路,也就是今天多伦路。“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好不夸张,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
郭沫若在窦乐安路隐居的日子周国伟文章原刊载于虹口区图书馆主办现代文学研究专刊《绿土》2002年10月第60期1927年秋风萧瑟的时日,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郭沫若回到上海。由于背负“通缉”之名,他只得隐姓埋名地避居于上海窦乐安路110号(今多伦路201弄89号)的一...
多伦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原名窦乐安(Darroch Road)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 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 位置:南傍 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 P1_ 夕拾钟楼,取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集《朝花夕拾》。整...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英国传教士)路,又称为海上旧里。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时以内蒙古多伦县改为今名。1998年虹口区政府正式将它开辟为名人文化街。 与繁华的四川北路不同,这条路青砖铺地、静谧幽深,藏龙卧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众多文坛巨匠居住于此,文学巨著从此诞生。郭沫若译出了《浮士德》;茅盾的文学创...
解放前,窦乐安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位于东江湾路和四川北路闹市口,小时候来上海,两位堂姐常在鲁迅公园一带带我逛逛,我对虹口足球场没印象了,那时候没有高架,也没有轻轨,这条路上,动静相间一公里左右,逛街正好。街短而窄,却蜿蜒蛇行,曲径道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
作者:[英]张伯尔 著;[英]窦乐安等 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204.80 定价 ¥512.60 配送至 北京 至 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墨香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加入购物车 墨香图书专营店 进入店铺 收藏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