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早年呼吁抛却左右之争和“第三条道路”的乌托邦幻想,提出一种“共同底线”,即广泛树立起权责统一的公共意识,观点并不艰深,也算不得独辟蹊径,其依旧不过是西方发展了几百年的“社会契约”理论另一角度的延伸。 1.什么是社会契约? 所谓社会契约,是现代性社会能够形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虽然脱胎于近代欧洲的自然...
在秦晖教授的《共同的底线》一书中,他定义了“共同的底线”这一概念。“共同的底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共识:所谓“共同的底线”,即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关于“群己权界”的达成的共识。基本普世价值:包括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和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这些是国家和社会必须遵守的基本架子体系。非折中调和...
《共同的底线》是在2013年3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秦晖。本书的宗旨就是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内容简介 “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由主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由...
在发达国家,这种"共同底线"早已成为现实,而不再是追求的目标,底线之上的"文化"、"主义"、"部门"之争(以及对这类争论的调和折中)也因而凸显。只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人们才会提及与强调这一底线。最近在法国的一次讨论会上,当我谈到"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共同底线"时,一位法国学者说:主张自由放任的人与主张福利...
秦晖:事情本身没什么关系。但后来不断有人问你提的那个问题,我也想过“共同的底线”与“共识”、“中庸之道”的关系。我想它们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共识”在今天常被看成主要是操作层面的东西,有“团结大多数”的意思,很多“共识”是妥协、折中的结果,“左派”也赞成,“右派”也赞成,才是成功的“共识”,...
最近读了秦晖先生的《共同的底线》,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前主要通过他的视频讲座了解他的观点,比如在清华的网课《秦汉史》。这次系统地读他的书,发现真是受益匪浅。首先,秦晖的文章特别“通俗”,他能用精炼的短句一针见血地概括某种现象或表达某种看法。比如,他用“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来说明个人...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先后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本文摘自《共同的底线》。编辑:哲学之路(zhexuezhilu)商业时代的社会公正,首先就是商业的公正问题。商业公正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不能抢,在市场经济中不能用权利谋利益;第二,不能骗,不能搞信息欺诈。商业社会是一个强调竞争的社会,...
《共同的底线》 — 秦晖 作品 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版次:2013年3月 ISBN 978-7-5399-5682-4 装帧:平装 定价:68元 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自治公益三者的共同底线 在我们这里,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
笔者之前曾经写过文章对秦晖先生提出的“共同的底线”提出质疑,指出这个所谓“共同的底线”实际上是以自由主义划线。这里笔者以为需要进一步澄清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秦晖先生形成他自己的“民粹主义”的观点的依据,亦即他们夫妇对沙俄晚期直到十月革命的这一段历史的解读是不准确的。首先,秦晖先生在对这段时期俄国...
秦晖:左右派的共同底线——权责对应 西方的左右派划分标准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非常动听,叫“自由、平等、博爱”。但自由与平等却存在着冲突。每个人的天资、生存环境都是不同的,如果让每个人都“自由”发展,那么他们的财富、地位就不可能平等。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在经济上“平等”,那么必然会限制强者的自由以保障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