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的湖北公安县,15 岁的祝华英正在田间放牛。偶然从地主家废弃的旧书堆里,他翻出一本泛黄的《黄帝内经》。手指抚过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的字句时,这个只读了小学的少年不会想到,这本书将彻底改写他的人生轨迹。当时的乡村缺医少药,祝华英的父亲因疟疾无钱医治离世,母亲常年咳血卧...
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祝华英选择法理中,是因为他相信,无论国籍和肤色,只要有对中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就能够成为中医的传人。他相信,中医的智慧和精神,能够跨越国界,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今天,84岁的祝华英依然在学习和探索中医的道路上前行。他的故事,是对所有中医传承者的启示...
1983年,正值壮年的祝华英,时年45岁,决定放下尘世纷扰,在武当山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篇章。他选择成为一名道医,专注于研读《黄帝内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一传统医学经典的研究之中,远离喧嚣,静心探索。在这个阶段,祝华英成功掌握了道家修炼中的顶级技巧——胎息术。通过这一高深的修炼方法,他对人体十二经脉的运作...
六十年代,祝华英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身上,开始修炼身心。他按照子、午、卯、酉这四个时辰来静坐,琢磨经脉和病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有了特别不一样的体会。1983年那会儿,祝华英已经45岁了,他决定跑到武当山去,不当凡人了,当了个道医。从那以后,他就不管外面的事儿了,一门心思扑在《黄帝内经》的研究...
1983年,45岁的祝华英决定隐居武当山,当起了道医。从那时起,他不再理会外界纷扰,专心致志地研究《黄帝内经》。就在这个阶段,他成功掌握了道家呼吸法的顶级技巧——胎息。通过这种境界,祝华英对十二经脉的运转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全新的发现。可祝道长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不受传统“经络理论”的束缚,深入探索...
看着法理中的成长,84岁的祝华英欣喜之余,也决定了将自己的毕生绝学都传授给他。这就是他为什么会将中医绝学传给一个外国人的原因。祝华英认为国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发扬光大中医的人,只要能让中医让更多人了解,得益,那么由谁来传承有那么重要吗?祝华英真正做到了古时大医家的情怀,没有抱着迂腐不前...
武当山道医祝华英:自费出书,揭秘“人体十二经脉”的未解之谜 祝道长,即祝华英,他的道号叫作:通愚道人,他不仅是武当道教医学的传承者,更是一位对人体经络有着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医学家,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道医的继承人。他的一生致力于道家医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人体经脉方面的深入探索。祝道长是湖北...
早些年,祝华英将这些年积累出的经验,和新研究出的中医内容写进了一本书里,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把印好的书寄出去。祝华英一边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他人,一边希望有人亲自来找他学习,可令祝华英没想到的是,他等了许多年,只等来了一位法国人。祝华英为什么会将一生绝学教给这位法国人呢?从医的念头1938年,...
1983年,45岁的祝华英决定到武当山去过隐居生活,成了一名道医。从那以后,他就不再管外面的纷纷扰扰,专心研究《黄帝内经》这本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达到了道家吐纳法的最高境界——胎息,借助这一境界祝华英对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在此之前的医学学者对于黄帝内经中《素问》《灵枢》的理解仅仅止步...
在武当山上,有位叫祝华英的道教大师,她可不光是在修道,还继承了有千年历史的武当道医,医术可谓是相当深厚。这位根正苗红的道医大师,咋就把我们祖先手把手传下来的中医秘术传给了一个法国人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难道真的是我们中国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还是这位大师年纪大了,有点搞混了中国人和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