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石峁先民已懂得通过抽象图案来表达意思,其中一些图案还具备了简单的象形文字的结构,推测石峁人是有文字的。皇城台顶还发现了大量的饮酒证据。通过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判定石峁先民用曲子酿酒,酿酒的原料包含粟、小麦、水稻、百合等。大量的饮酒活动应该在距今4000年前后出现于皇城台顶,这说明饮酒成为当时石峁...
根据研究成果,在展区复原了4000年前石峁古城全盛时期,秃尾河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据专家研究和当地老乡们的经验,秃尾河水的含盐量比较高,对动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智慧的石峁先民显然是发现了这件事情,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从发现的鳄鱼骨板推断,当时的黄河流域也是适合扬子鳄生长的。根据环境...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2011年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文体广电局联合组建的石峁考古队,对这里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复查,先后对外城东门址和皇城台等进行了重点发掘。“石峁...
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的石峁遗址,雄踞在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主体为距今约4000年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近年来,石峁遗址的城门遗迹、宫殿区被逐一揭示,这里正在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石峁遗址考古队副...
据悉,石峁遗址博物馆即将建成开放。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石峁村,地处黄河西岸、黄土高原北端,主要遗存为距今4300年-38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是东亚地区所见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的城址,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石峁遗址皇城台 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城内密布宫殿建筑、房址、墓葬...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 横亘在秃尾河河岸上 在考古发现前 这里只是个荒草遍布的山丘 1927年 媒体和学界首次对这里调查 1958年 考古工作者来考察确认 这是一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 ▼(请横屏观看)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陕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陆续对该遗址 ...
11月29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的石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石峁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华古国·文明王都”为主题,通过“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版块,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石峁遗址考古...
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遗址主体为距今4000多年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10多年来,在石峁遗址考古队的不懈努力下,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城门遗迹、宫殿区被逐一揭示,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2020年底,国外《考古》...
石峁遗址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城址,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最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