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谚语。指父亲最了解儿子,国君最了解臣属。释义 知:了解。莫如:不如。指父亲最了解儿子,国君最了解臣属。例句 鲍叔曰:“先人有言曰:~。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贱臣知弃矣。”(《管子·大匡》)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谚语,意思是君主最了解臣子,父亲最了解儿子。解释 意思是君主最了解臣子,父亲最了解儿子。出处 《左传·僖公七年》:“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唐·吴兢《贞观政要》三:“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释义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 摘自《隋书·帝纪·卷二》 解释:若:像。全句译文:了解大臣没有像君主那样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没人比得过父亲。 赏析:君臣、父子朝夕相处,君对臣、父对子的品格行为是有相当了解的,此句反映了君主和父亲作为领导者和家长的特殊角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故尧舜文武见称前载,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注释】选自《管子·大匡》。【译文】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了解臣属的莫过于国君。【赏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了解臣子的无过于君主。
“知子莫若父”指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出自典故。春秋时,越国宰相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楚国判了死刑,决定秋后处决,范蠡闻讯,急忙准备了千两黄金和一封书信,叫小儿子到楚国请他的结拜兄长——楚国宰相帮忙。大儿子听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问父亲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让他去。范蠡对他说:“如果派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父子兵这个兵字不能理解为普通士兵应该是军人军队的一种称呼理解为统兵的是父亲属下是儿子这种例如杨家将这样统兵的大帅对自己属下是最了解的知子莫若父发出的命令是最能够保证执行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
如果“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济万国”。可见父知子,君知臣于家于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秦末,刘邦在萧何、曹参等的支持下,起兵反秦。韩信也投之麾下,因官职小而逃离。萧何知其人必有大用,连夜追回韩信,并力荐给刘邦,韩信始得重用...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